立即捐款

「東亞盃系列」港足雖敗猶榮 惟仍任重道遠

「東亞盃系列」港足雖敗猶榮  惟仍任重道遠

港足在星期一(十二月三日)的東亞盃外圍賽次場比賽,僅負澳洲0-1 。與兩天前(十二月一日)對關島的首場比賽相比,雖然結果從贏變輸,但港足球迷的迴響則由散場時的噓聲變成掌聲。這樣大概也可以說明了港足球員們表現出拼搏精神,鬥志可嘉。

在開賽前,球迷們普遍預測港足將會大敗,被對方入球只是早晚的事,更有人戲言「輸少過四球就收貨」。主流媒體更報導澳洲隊主帥賽前態度傲慢,像是看不起主隊一般。但這場預料的「大屠殺」不但沒有上演,更差點變成另一個截然不同的劇本,因為澳洲隊要待到八十五分鐘才由隊長艾馬頓射破港足大門,全場僅勝1-0 。

港足要讓世界排名比自己高139位的對手吃盡苦頭,戰術執行上必定要做到「零出錯」。 全場比賽中,主教練金判坤基本上沒有回過自己的座位,不停地在指導區域「提場」,指示球員走位與防守。因此,港足上半場頭35分鐘便能做到前中後三線緊密,澳洲球員拿球後不能轉身,更往往被兩至三名防守球員「包夾」。如此一來,澳洲隊唯有把球大腳踢上前,但高空攻勢根本過不了本場比賽表現出色的一對港足中堅。港足緊密的防守踢法使澳洲進攻無計可施之餘,更獲得三數次反擊射門機會,看起來一點都不像賽前預料是一場「大人與小孩」的比賽。只是澳洲隊站穩陣腳後開始運用多一點球場寬度,把球運往兩邊組織進攻,這樣對防守一方的難度增大了不少,但港足亦成功「捱」過半場,雙方打成0-0 。

進攻方面,港足在本場比賽所採用的方式,其實只是十分簡單的「兩翼反擊」。「Kim Sir」不下數次大聲呼喝兩翼要站到邊線,待後場球員可以把球以四十五度瞄準禁區「K角位」斬上去,讓翼鋒從防守球員的「盲眼位」拿球,繼而運用速度製造攻門。這樣的戰術雖則簡單,但亦造成港足差點爆冷開紀錄的機會。下半場六十三分鐘的時候,右翼李威廉用速度壓贏對手,邊跑邊射門,澳洲門將只得把球托出底線,讓港足獲得一次角球機會。

正如筆者在東亞盃開賽前的前瞻一文中亦有提及,港足戰至七十多分鐘後,體能出現下降,開始被對方縮小進攻範圍,在己方半場「圍住來踢」。這時候,現場一些球迷(包括筆者在內)都認為,「Kim Sir」是時候要作出換人調動,以保持球隊的活動能力,這樣才有希望力拼至完場。只可惜,眼見防守中場陸志豪完成熱身,即將要入替之時,又不知為何被叫停。及後李威廉受傷,由他的弟弟康廉入替,這個「位換位」的調動對加強防守性並沒有幫助,充其量只是保持反擊的速度。但此時的港足即使截得來球,亦已經沒有體能去發動反擊,康廉可以發揮的機會基本上是零。最後,果然因左翼鋒麥基的「腳軟」解圍失誤,造就艾馬頓有機可乘,把港足置之死地。其實,筆者估計當時「Kim Sir」已經有意把麥基換出,此子全場助攻助守,體能早已在六十多分鐘「見底」,最後出色的表現換來解圍失誤,實在令人大感可惜。

完場後,不少球迷仍然向港足報以熱烈掌聲,以答謝球員們精彩拼搏的表現。縱觀全場數據,港足錄得三次角球之餘,更有六次射門,並取得近四成控球權。雖然最後輸球而回,但球迷們已經「收貨」。當然,澳洲隊或許受制於人選、場地和天氣等的影響,未能發揮出最佳狀態,但筆者認為,這場球賽證明了港足的實力與亞洲前列的距離並沒有如想像中「九萬八千丈」遠。但要鳳凰起飛,追上前列,仍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例如青訓、場地等很多範疇。現階段最為重要的,是球員們不能因踢了一場「好波」而自滿,並需以拼搏精神、相信自己去踢好每一場比賽,這樣才能贏回球迷的掌聲,使他們入場支持,把香港足球發展的基石-觀眾群緊緊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