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市區重建再惹民憤 衙前圍村民間自救

IMG_0282

圖為編輯所加

位於黃大仙區,有超過六百年歷史的衙前圍村是市區最後一條圍村,本應被好好珍惜、保護。然而市區重建局插手此項目後,除了選擇與長實合作興建中型住宅而不是滿足基層住屋需要外,原定將圍村變成空無一人的「死古蹟」之方案更勢必破壞黃大仙的社區網絡。面對生活、歷史、社區皆可能被破壞的情況,一群仍然生活於衙前圍村的住戶及商戶組織起關注組,決定以和學者合作的民間規劃方案自救。

二十一號晚,一班生活於衙前圍村的街坊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中文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鄭炳鴻及藍屋保育小組成員黎嘉駿支持及協助下,舉辦民間規劃方案發怖會,向公眾各界講述自己的方案並且將之與市建局之方案作出比較。

現時,市建局方案只會保留圍村中軸線上的建築物,其他排屋則不予保留。在拆掉其他建築物後,相關空地會開放予建築。之後,方案計劃在圍村古蹟上搭建平台,並建起四十層之高樓。村民表示,市建局計劃興建的大廈一旦建成,將會是現時圍村高度的四十多倍,會對附近屋邨住戶帶來嚴重的屏風效應。而且有關物業會將破壞建築物或遮蓋古蹟,損害圍村的歷史價值。更甚者,由於圍村一帶始終是基層生活區,引入中型住宅隨時加速區內「士紳化」,加重基層市民的生活壓力。

有別於此,由擔任「啟德發展民間聯席」聯絡人的鄭炳鴻教授協助而提出的民間規劃方案希望復修圍村以做到「留村、留人」的「活保育」之餘,更能透過提供不同設施,滿足社區需要、追求社會公義。例如,方案建議未來除了現有商戶繼續提供價格相宜的服務之餘,更會在村內提供空間予小販擺賣,令黃大仙區街坊買到便宜貨品之餘,基層也可慢慢達致經濟自主。另外,復修好的房屋亦會歡迎藝術工作者、社福機構進駐。藝術工作者的支持可以完善文娛藝術設施較少的該區,社福機構則可透過食物銀行、社區學堂等運作模式,協助區內基層及照顧區內少數族裔。

衙前圍村村民表示,圍村的歷史價值與社區價值皆值得政府插手今次的重建項目,並積極考慮能惠及公眾的民間規劃方案。村民表示,最理想當然是政府能夠出手解決業權問題,將發展權交到民間。但在這個似乎不能抱太大期望的方法之外,政府亦可以透過「換地」的方法,將長實的計劃轉移到其他地方。村民表示,圍村附近之啟德地皮的私人住宅用地或許是其中一個可考慮的地方。但當然,政府最後到底如何和地產商的交易以及基層大眾的生活水平,仍然是決定換地可行性的關鍵。除了分享規劃方案之外,發怖會上亦有四位村民表示收到市建局發出的收樓令,逼令他們遷出。幾位村民皆批評市建局完全未有和他們商討如何安置便想將他們迫遷,有業戶甚至反映自己根本從來未獲市建局聯絡便被粗暴趕走。種種做法,反映有關當局打出的「以人為本」口號在每年的利潤前形同虛設。

村民已明言未來會繼續完善方案並組織一系列抗爭活動,一方面爭取大眾支持,另一方面向市建局及政府方面施壓。

無疑,現時提出的民間規劃方案比市建局方案較為完善,而市建局一再向香港人展示的不良手段亦令人反感。但衙前圍村這場長達幾十年的收購的「勝方」最終會是大眾還是發展商,還需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