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成也提委會,敗也提委會

真普選聯盟(真普聯)學者顧問團拋出2017 特首普選方案建議,提出了三個提名委員會(提委會)的組成方法。方案A建議提委會「大約參照2012年選舉委員會之1,200人,再加上2015年選出的400多名民選區議員組成。在減去原有選舉委員會的超過100名「區議會」界別分組選出的名額後,提名委員會總人數大約為1,500人」。方案B建議提委會「約400人,由全民普選產生。選舉辦法為將全港分開大約20區,以比例代表制平均每區選出約20名提名委員」。方案C建議提委會「由現屆所有區議員(2015年已廢除委任)及立法會議員組成,共約500人」。

很明顯,方案A和方案C的提委會又是重蹈過往「選舉委員會」小圈子選舉的覆轍。眾所周知,過往三屆「選舉委員會」的小圈子壟斷已讓中共操控了特首的選舉,「選舉委員會」的四組成員除了來自專業界的代表是泛民居多外,其餘的工商、金融,宗教等界別,再加上超過半數的立法會議員、香港地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地區全國政協委員的代表等,都屬保皇建制派。前二屆特首選舉,出現了梁家傑和何俊仁幾經艱辛取得入閘卻只是陪跑的情況,全港市民咬牙切齒狠批這小圈子選舉的荒誕和矢志要把它廢除,這回「真普聯」的學者顧問居然還把它發揚光大,在方案A保留了小圈子內的1200人,還要加上400多名民選區議員,難道不知道泛民在民選區議員的範疇內已宣告「淪陷」?在412位民選區議員中,建制包辦了超過300位,泛民只佔82位。若照足學者顧問的方案A組成提委會,可預見的又是建制壟斷的小圈子提委會了。

方案C更是荒謬,顧問們建議提委會「由現屆所有區議員(2015年已廢除委任)及立法會議員組成,共約500人」,即使廢除了68名委任區議員,其餘的不又是建制派居多,把碩果僅存的專業界泛民選委也摒除,變成更小圈子的「小圈子選舉」。市民又怎能不質疑這群學者顧問的意圖?是否真的明白國際標準的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準則?還是別有用心,為中共抬轎而設計如斯不濟的方案?

學者顧問大抵也知道方案A和方案C委實太難看了,所以加入了「公民提名」機制,凡候選人取得全港合資格選民中,百分之二的選民提名、即約七至八萬名選民提名,提名委員會必須提名他們做特首候選人。可惜的是,這只是在方案A和C「加設」的附帶條件,即「可加可減」,當中共不允許時,「和平理性」的顧問們大抵也會把「加設」的附帶條件妥協掉吧?

至於方案B又可如何評論呢?學者諸公建議「提名委員會約400人,由全民普選產生。選舉辦法為將全港分開大約20區,以比例代表制平均每區選出約20名提名委員」。這個方法起碼符合「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準則之一,讓全港市民也擁有投票權選出「提委會」成員的機會,但始終剝奪了市民的提名權。因為只有讓全港市民都擁有提名權才可達到真正普及而平等的選舉。不明白為何顧問團不敢把「全民提名」列為方案之一?而是曖曖昧昧把它「加設」在方案A和方案C內,好讓他們看時機而偷偷刪掉?

筆者一直認為普選能否真正落實,不單是只爭取到「一人一票選特首」便可成功。現在的關鍵,是在這「提委會」的組成方法。一個小圈子形式的提委會肯定只是自設框架的妥協方案,在與中共周旋期間,不盡量為市民爭取應有的提名權,反而自我閹割後才跑去乞求皇恩,這是否又要重演2010年「終極普選聯盟」的失敗經驗,錯判形勢以為中共會賜予真普選,落得今天特區的政制大混亂光景?

「佔中」行動如箭在弦,已答允參與或積極考慮參與的市民漸增,一項民意調查已顯示支持佔中的市民的數字也在上升。很不幸,若市民發覺原來他們爭取的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包括提名權、被選權和投票權,都並未完全加入這顆號稱「核彈」的「佔中」行動中,那麼「佔中」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