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狂舞派》:尋夢尋出後殖民的香港人身份認同

《狂舞派》:尋夢尋出後殖民的香港人身份認同

現實裡追夢是奢侈,追夢的故事卻是城市生活必備的自慰品。在你和我都熟悉的城市內,我們都清楚夢想背後的沉重代價,我們都知道活在現實的殘酷。《狂舞派》如何熱血,如何感動,小吉不詳述了,因為我相信只要你們敢(敢想、敢試、敢一直做),你們都可以像BombA 和Rooftoppers,在屬於你們的舞台上,流露獨一無二的光芒。阿花在大學燃燒的青春,看似是追夢大道上的跑手。《狂舞派》的豐富多汁,是在kitsch尋夢的同時,能觸碰到你你我我關心卻又不能名狀的後殖民香港人身份認同。

時:入大學,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電影開頭簡單地交待主角阿花的背景,在香港成長的大概都有同感。十多年的功夫,全在入大學一刻。入了大學,恭喜你,你終於跑到天堂。考試沒那麼緊,稍為可以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阿花也一樣,入大學最重要不再是讀書,而是做自己覺得最型的事。對於片豆花都要跳舞的她,大學是她邁向舞蹈世界的踏板。她終於可以跟荳品店說不,全盤時間精神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之於一個城市,香港「被回歸」16年,按年紀也差不多要高考。跟阿花一樣也懂得思考自己喜歡甚麼,餘下的日子要如怎樣過。我們要繼承祖傳的品牌,還是想做自己發夢都想著的跳舞呢?阿花選了,我們呢?

地:爭回soc房是原則問題
阿花加入的舞團BombA一直在街頭練習,沒有正規的場地,甚至連一個學會的儲物櫃都沒有。話說年前BombA是有soc房的,因為有會員偷偷在soc房「搞野」,soc房被學校收回。後來太極社遷入,兩組人自此成為世仇。本來BombA眾人想要藉著舞林大會證明實力,同時也為了增加向學校討回soc房爭取籌碼。練習後期,頹風初現,團員更洩氣地說:「其實都習慣了沒有soc房,不如就此作罷」。

「就算我們不用,都要先爭取回來,再讓出去,這是原則問題」團長Dave擲地有聲的一句。

Soc房的事,就像香港的土地。香港人習慣生活在不屬於自己的地:或英國殖民地,或中國香港。雖然這都是我們習慣的,卻不代表我們願意接受這事實。正如Dave所說,就算我們最終選擇放棄擁有,但也要先爭取過才值得。這是原則。

人:中西客、香港客
教科書常常說:香港是中西匯粹的東方之珠。香港的確是甚麼背景的人都有,只是比例上從來沒有大家想像的大。就似電影中的大學:有為了了解中國傳統的「鬼佬」加入太極社;也有從美國回流的ABC Stormy。主流還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例如:阿花、Dave和柒良等等。大家背景不一樣,文化取向也不同。有人沉醉中華傳統國粹,也有人仰慕西方文化。大家喜歡的各有千秋,沒有鄙視,只有不斷的互相切磋。

事實上,我們未必跟外國人有很多交流,但大概都在大學裡,曾經共上一課。最少,這個城市還是能對不同區域的文化產品,抱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日常說的話,也一如電影呈現那般中英夾雜。我們平時聽的音樂,也是東洋、歐西都有。這城市的住客從來就如此繽紛。

事: 太極hip hop
時地人不過是些鋪墊,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故事才是重點。阿花跟很多香港青年人一樣,面對傳統文化往往都提不起興趣來。家裡的祖傳事業,學校裡的太極社,統統跟「老餅」畫上等號。逃避、拒絕,是我們對中華文化一貫的態度。

直到阿花被柒良感動(被煩倒),跨進太極社的大門,也就開始和解之旅。起初阿花是出於不甘,故意在太極表演中加入hip hop,卻意想不到地吸睛成功,逗得觀眾呵呵大笑。活化了太極,也讓西方街頭文化融和於中華藝術裡。「請指點小女迷津」,阿花文縐縐地說起古文來,帶著柒良回到荳品店。一邊片豆花,一邊起舞耍太極,象徵了中西文化的妥協。

回歸多年,我們一直走在中西之間。一方面,我們看不起華夏文化承傳下來的遺產;另一方面,我們撇不下自殖民以來的西方習氣。難道真的像陶傑那樣說:「不東不西,不是東西」嗎?《狂舞派》的創作團隊沒有確切的結論,但他們表達了我們一直相信的可能性:中西融合。這個四字詞語纏擾香港多時,如何實行,這電影提出了一個如果。這和解不一定要像中西合醫那樣偉大,就從我們最喜歡、最貼近生活的部分開始。狂舞到最後的舞林大會,世仇一般的太極社和BombA合作,不但揉合了太極和hip hop,更加入了皮影戲,讓受到傷患困擾的阿花,都可以用雙手參與比賽。柒良和阿花走在一起,太極社和BombA合作參賽,Stormy鼓勵舞林大會的對手阿花,說明了磁極兩端都有相遇的可能,可能就是一切死結的出口。

電影的結局是沒有結局的舞林大會,老生常談一句:也許不需要結局。最完滿的不是BombA最終贏了還是甚麼,而是我們真正能夠提起過去,活用這個城市的良好遺產,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叫曾經看不起自己的人由衷的拍掌,這才是最型的事!

圖片來源:狂舞派Facebook
原文連結:http://movingfromhere2there.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