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帶女朋友去看《飢餓遊戲》吧!

帶女朋友去看《飢餓遊戲》吧!

原文載於作者博客

(本文討論電影及原著小說主題及情節,嚴重劇透,讀者請自行斟酌)

一部認真之作的政治性  (A Serious Work’s Political Nature)

《1984》作者George Orwell 與《The Hunger Games》作者 Suzanne Collins

《1984》作者George Orwell 與《The Hunger Games》作者 Suzanne Collins

在經典英語小說《1984》中將極權本質刻劃得入木三分的作家George Orwell曾在他一篇散文《我為什麼寫作》(Why I Write)中提出,任何認真之作必然帶有政治立場 ─ 或試圖將世界推往某一方向,或影響人們對應竭力建設一個怎樣的社會抱有何等想法。最近因為電影續集上畫而紅透全球的《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 當然不是例外 ─ 不少論者甚至認為《飢餓遊戲》所描繪的獨裁社會頗有借鑒《1984》之處。有趣的是,《飢餓遊戲》的女主角Katniss雖生活於極權之下,卻是個只求獨善其身而無意推翻極權統治的典型平凡人;這是故事的獨到之處,也是我推薦你帶女朋友 ─ 如果她沒有主動要求的話─ 一同欣賞這部改篇自原著小說第二部曲的《飢餓遊戲二: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2: Catching Fire)的原因。

同為香港人,如果你打算帶女友去看《向政府說不》(No),我會勸你省口氣,別做傻事。但是《飢餓遊戲》不一樣。不錯,故事一開始就帶有強烈的政治意味 ─ 在一個名叫Panem,架空歷史的未來社會,描述統治者為了樹威及懲治曾反叛的人民,每年舉辦「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規定十二個行政區的倖存者每年抽籤決定一男一女的代表,置身由「遊戲」設計者所創造,實時監控的虛擬實境賽場中鬥個你死我活,並且過程全國廣播。而整個故事也是描寫主角因為代替被抽中的妹妹成為「第十二區」的遊戲代表,如何從一個極權淫威下的被動受害者,掙扎求存下成為惶恐的倖存者,最終蛻變成覺醒的革命領袖的成長歷程。但即使你的女友對這些全無概念,也不必擔心她不感興趣 ─ 因為整個故事的另一賣點,就是女主角以「愛情」作為最無堅不摧的利器,與極權周旋。

引人入勝的情感瓜葛

在三部曲的故事裡,第一部的關鍵落在臨近結尾時 ─ 女主角以自己性命作賭注,在眾目睽睽之下以意圖吞毒自盡相脅,迫得本來視主角等參與「飢餓遊戲」的「貢品」為玩物娛樂的政權,為免「遊戲」沒有勝者而失了面子,自破「遊戲」只得一位勝者的規定,讓與主角來自同區,生死與共的男「貢品」Peeta與她一同成為遊戲的勝者。然而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女主角與Peeta為了保住性命,必須配合獨裁政府,在「遊戲」結束後繼續在觀眾面前演活一對為愛痴狂的情侶 ─ 而她家鄉卻另有一位青梅竹馬的情人Gale。一個是曾與自己出生入死、救過自己性命無數次、自己尚未了解對其抱有何等感情的拍檔,卻必須在人前顯得至死不逾;一個是與自己一同成長,對家人照顧有加,與自己兩情相悅的情人 ─ 女主角掙扎猶豫之際,女性觀眾自也看得不能自拔。

主角Katniss,拍檔Peeta與情人Gale
主角Katniss,拍檔Peeta與情人Gale

Image Source: http://tinyurl.com/ldbcxn4

超越「小大人」作品規格 (Beyond the Young Adults Genre)

電影是典型荷李活商業製作;而首集搬上銀幕也強差人意,缺了些原著小說的韻味;這次的續集雖整體仍不及原著,比起上集卻大有可觀之處。少了些生死相博、兒女情長,卻多了不少戲劇張力和意味深長的言外之意。如上所述,女主角與拍檔以自盡威脅政權,本來只是走投無路,目的純為求生;這次續集中我們卻了解到,此舉之成功在無數隱忍已久的民眾眼裡,成了對政權最公開的反抗;而這「著火的女孩」(The Girl On Fire)無意點燃的革命情緒,就如同那星星之火,瞬即遍及全國,一發不可收拾,故名「星火燎原」(Catching Fire)。這次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主角等在賽場裡接二連三的冒險犯難,而是主角開頭被迫參與的「勝者巡迴」(Victors Tour) 中,民眾對於主角反抗精神的一呼百應。那數百人將三根手指放在嘴唇上,口中哼著「學舌鳥」(The Mocking Jay)的叫聲,舉起手示意的簡單動作,隨著緊接著的殘暴壓制,以更勝小說文字描述的鮮明影像,在觀眾腦中刻劃出一幅難以磨滅的景象:雖千萬人吾往矣 ─ 政權愈殘暴專橫,人們渴望自由和反抗之心愈是堅定。劇情發展下去,整個故事的主軸也演變成描寫獨裁者如何為了撲滅革命 ─ 不論是其精神、思想抑或實際行動 ─變本加厲的殘暴,無所不用其極。當中所涉及的政治與公關手段,其虛偽、毒辣、可怖及可笑處,深刻的道破了獨裁統治外強中乾的本質。於是整個故事也超越了一部主要對象為「小大人」(young adults)作品的規格、更突破了如《大逃殺》般著重刻劃互相廝殺、刺激官能的橋段,而昇華成可堪玩味和深思的認真之作。

《大逃殺》與《The Hunger Games》
《大逃殺》與《The Hunger Games》

難得平凡的主角(An Exceptionally Ordinary Protagonist)

除此之外,故事中主角的角色塑造與成長,不但遠勝同為暢銷「小大人」作品「暮光之城」(The Twilight Saga) 之流的乏善足陳,更是故事風靡世界,並且男女通殺的主要元素。其實Katniss角色塑造的過人處,就在於她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她有英雄(雌)的特質  ─善良、正直和堅毅,更有普通人的缺點 ─ 孤僻、優柔寡斷又目光短淺 。她的一舉一動既帶著主角應有的正義感和勇氣,卻往往也帶著現實的無奈和掙扎。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她在故事第二部開頭面對總統的威迫,即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配合其計劃以保護所愛之人的性命。換著其他故事的主角,尤其是男性主角,即使不斷然拒絕,也必先經一番掙扎,又或只是假意答應,再另謀對策,決不會就這樣屈服。然而她不但是真心屈服,而且誠惶誠恐,深怕所作不能使奸人滿意而害到家人愛人之性命。即便如此,我們對她也難以深責,甚至追看故事之間更不自覺的理解她,因為她骨子裡正是我們 ─ 在所愛之人生命受到迫切威脅時,什麼國仇家恨、大道理都得拋在一邊。但正是透過如此難得平凡的一個主角的視角(小說全篇以第一人稱寫成),我們更真切感受到現實的殘酷與無從選擇 ─ 面對極權的步步進迫,放下尊嚴與原則屈從只是自取滅亡,起而反之、抗之才是唯一的生存法門。

Katniss Everdeen The Girl On Fire by Emesemese on DeviantArt

Katniss Everdeen, “The Girl On Fire” by Emesemese on DeviantArt

還不去買票! (Buy the Tickets Already!)

 《飢餓遊戲》探討的主題嚴肅、現實、沉痛,但以緊湊、曲折而嚴密的情節承載,加上一個難得平凡的主角與其他活生生的角色,以及少不免的浪漫情節(笑),深深打動了無數讀者(包括對嚴肅政治作品先天過敏的女人心),享譽世界;也使得一個本來嚴肅得怕人的主題,變得可以親近。 故事搬上大銀幕,雖如無數改篇小說的作品般略遜於原著,卻不失為讓不看小說的群眾接觸此作的捷徑。如果你跟我一樣,認為電影遠不止於僅娛樂、消遣;如果你相信念念相加、聚沙成塔的力量;如果你想欣賞廿一世紀的「文以載道」如何「星火燎原」,別猶豫了,帶女朋友去看吧。

如欲閱讀更多作者文章,請讚好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