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副學…「喂?」

副學…「喂?」

副學士學位由董伯伯在二千年出產至今,一直備受批評,其實不單只副學士,很多自資副學位課程在近年膨脹湧現,由幾千個到現在幾萬個學位。本是一個為學生提供升學及接受高等教育模式之學習機會的大專課程,到現在變成一個兩頭唔到岸、缺乏銜接、不受認可的學生避難所。早前,更有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僱主對副學位畢業生的評分創十年新低。撇除這是僱主想藉此向畢業生壓價的陰謀論,副學位這個次高等教育的認受性與質素問題的確值得注視。

首先,其實副學位也有它的優點,我身邊都有不少朋友和師弟妹由副學士或High-Dip高級文憑升上大學,他們在一次性的公開失準後,副學位課程恍如心靈安慰劑,給予多一次拼搏突圍機會,繼而進升大學。咁升唔到大學的人呢?因為課程的質素參差,認可受疑,令他們「讀咗仲衰過唔讀」,畢業一出來便欠債數萬不在話下,部份僱主的定義更只有大學生跟非大學生,將他們的學歷視為跟中學畢業一樣,令副學位畢業生心灰意冷,心想拿「老綜」好過。

但是,副學位畢業生多次被評質素參差,好像只是學生們的錯,其實有否想過主因是課程質素欠監管所導致。教育局副秘書長李美嫦就醒目,當被問到評分下跌是否與副學位課程質素參差有關時,只表示「分數嘅嘢有升有跌」,完全無正面回應過。不過唔怪得佢,因為呢個係一籃子的結構性「蘇州屎」。由公開試一次定生死的教育制度,到在精英制的概念底下衍生出大量助你升學、就業的生財工具-「副學位」課程,也許香港這個教育做得最好就是社會學-教曉你甚麼是資本主義,因為你未畢業已經成為社會學家Lazzarato口中資本主義運作的真正關鍵。

轉載自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