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結合藝術、自然和生活的收成節──「食得唔好嘥」

結合藝術、自然和生活的收成節──「食得唔好嘥」

「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今年首次與生活館合作,舉辦了一個為期五個月的耕種及攝影工作坊。該工作坊是本年度「憧憬世界」攝影教育計劃的其中一項社區藝術活動。自上年十月起,十數位大學生及剛畢業的年青人,在過去多個月以來於元朗錦上路的農田,學習基本耕種知識及有關食物生產的課題,並以攝影的概念出發,透過觀察自然微妙的變化,把創作延伸至人與土地密不可分的平衡關係。

工作坊由此帶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香港有97%食物皆從外地進口,我們知道自己吃的是甚麼嗎?參加的學員從拍攝一日三餐的食物開始,在田野間經歷於嚴夏堆肥,微雨中除草,又在寒風中拜訪不同小店,嘗試於農田與生活之間尋找答案,透過發現與討論,思考城市生活與自然環境共生的關係。

potato

來自挪威的新聞系碩士交換生Alex,居住香港已半年。他一直對農業及食物生產感興趣,希望藉是次經驗了解香港的狀況,從而以外來者的身分認識現居城市的各種文化。Alex選擇拜訪港島西區的小食肆作訪問:「我居住當區,發現這裡有許多有趣的小店。從訪問當中,我希望尋找平常購買的食物來源及當中故事。比起有機食物與否,我更重視消費者與社區的關係,這亦是我從小店中體現到的東西。」 

紙皮是剛畢業的藝術系學生,繁重而規律的工作令她想到農田尋找生活的樂子。過程不但啟發紙皮不斷發問和思考城市和鄉村生活的對比,亦令她對生態循環有切身的體會:「我以往最怕蟑螂,每次看到都叫得聲嘶力歇。在有機農莊學習耕作,看過數之不盡的昆蟲,特別於堆肥等練習中,經常有幾十隻『小強』一起跑出。認識有機耕種後,明白昆蟲於大自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從中克服了自己的恐懼。」

observation

一班學員經過五個月的學習與發現,認知到食物鏈上的生產者不只是農夫,任何人都可在生活各方面踏多一步,參與建立更健康、更正義、更可持續的生活。三月二日於生活館將舉行一個名為「食得唔好嘥 Be a responsible producer」的收成節,分享工作坊的農作物及藝術創作成果。公眾亦有機會與農夫及學員對話,探討自然環境和食物來源等相關主題,並參加藍印(Cyanotype)及試食工作坊,親身感受田園的草木風景。

sweet corn

活動資料:
收成節──「食得唔好嘥 Be a responsible producer」
日期:2014年3月2日(星期日)
時間:12pm - 6pm
地點:新界元朗八鄉錦上路謝屋村生活館
前往方法 Directions:於西鐵錦上路站C出口轉乘64K巴士(往大埔方向),於「杜屋村」站下車
於太和火車站轉乘64K巴士(往元朗方向),於「謝屋村」站下車
Facebook Event Page:「食得唔好嘥」收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