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輔仁媒體】糾謬

圖:中共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示意圖

近日,網上媒體【輔仁媒體】發表一篇名為《從中共談判策略看香港政改討論》,政論部份先撇開不談,唯文中談到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歷史,聲稱「1937年,國共經過7個月內6次密室談判,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被國民黨迫到守喺江西省井崗山嘅共產黨爭取到喘息嘅機會」,此說簡直令人嘖嘖稱奇,遂撰此文糾謬之。

先撇開「井崗山」其實是井岡山這類小筆誤不談,畢竟崗只是岡的孳乳字。對於作者蔣紫這一說法,鄙生有三個問題﹕

(一)假如1937年中共中央的根據地還在江西的井岡山,「西安事變」爆發原因是甚麼?
(二)假如1937年中共中央的根據地還在江西的井岡山,所謂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指甚麼?
(三)假如1937年中共中央的根據地還在江西的井岡山,史上的國軍第五次圍剿戰果如何?

10592453_701462753264159_1238505195_n
圖:【輔仁媒體】聲稱共產黨在1937年被國民黨逼守「井崗山」

長征﹑西安事變﹑廬山會談簡介

事實上,中共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的時間,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只有兩年零四個月。中共在1931年11月7日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後,首都已改設在江西瑞金。另一方面,國民黨在1930到1934年期間,曾前後五次發兵圍剿位於江西的中央蘇區。在1933年至34年間的第五次圍剿中,由於國軍改變作戰戰術,以及中共中央三人團改用陣地戰的戰略失誤,導致紅軍重大傷亡,最終中共決定在1934年9月下旬,放棄中央蘇區,開始大陸官方宣稱的「戰術轉移」,此事又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

在國軍的追剿底下,紅軍經湖南﹑貴州﹑雲南﹑四川,一路向陝甘蘇區的撤退和轉移。經過長達2年的時間,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終於在甘肅會寧會合,中共中央根據地自此遷往延安。(詳見下圖)雖然「長征」理論上在1936年結束,不過國軍的剿共作戰尚未停止,原為東北軍閥﹑因918事變喪失東三省的張學良,對蔣介石的「先安內後攘外」政策心生不滿,遂在蔣介石往西安督戰期間,聯同楊虎城策動兵諫,史稱「西安事變」。

至於蔣紫在文中談到的「國共經過7個月內6次密談」,歷史上稱為「廬山會談」,是發生在「西安事變」之後的事。另外,由1937年3月16日周恩來蔣介石在杭州見面會談開始,到9月22日國民黨公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結束,會談次數為4次,時間為6個月。所謂7個月﹑6次這說法如沒訛誤,還敬希作者能提出史料根據。

【輔仁媒體】錯漏不止一次

對於「中共根據地1937年還在井崗山」的說法,不客氣也要說句,這屬嚴重的低級史料謬誤,先不要說國軍五次大圍剿﹑長征﹑西安事變這些歷史事件,其實在高中的中史教材內已有教授,即使假定作者在中學時沒修讀過中史,提筆前隨便翻查一下【維基百科】,也不可能犯此錯謬。退一步來說,即使假定作者只是一時忘記稍有錯漏,【輔仁媒體】作為網上媒體,其編輯部至今何解尚未知其錯漏之處?

10596255_701462896597478_1988633085_n
圖:在另一篇【輔仁媒體】文章中,聲稱奪取克里米亞為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原因

其實【輔仁媒體】的文章出現歷史謬誤,已經不下一次,而且不是小錯,而是嚴重謬誤。例如今年2月份蕭少滔發表的《烏克蘭的前車可鑑 : 勉強不會有幸福》中,竟聲稱克米里亞戰爭是「俄羅斯老實不客氣,1853年揮軍南下,就是要奪取克里米亞的海港。那場仗就是這樣打起來的」,而其實只要隨手翻開一篇歷史論文,也會知道克里米亞早在1783年已被俄國吞佔(見Brian Glyn Williams (2013), “The Sultan’s Raiders: The Military Role of the Crimean Tatars in the Ottoman Empire“, p. 44),1853年奪取一個六十年前已被吞佔之地,豈不謬哉?

結語

【輔仁媒體】既自稱媒體,理應知道媒體之責在於報導真相,作者如在政論中需要談論歷史,宜先查證再作言論,而編輯也應守把關之責。鄙生在此斗膽向其總編輯容樂其進言,請立即發表更正聲明糾正訛誤,免得誤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