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支柱不全 社會不穩-駁斥反對全民退休保障的論點

圖:草根行動媒體

文:郭永健(左翼21成員、工黨秘書長)

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慎重考慮設立全民性的老年金後,隨即引來商界、右派經濟學者的反對。本文嘗試以經民聯議員梁君彥的《何苦要全民埋單建「福利危樓」》作為代表文章,就著他們對全民退保的質疑作出駁斥。

1. 全民退保2026赤字,2042乾塘?

經民聯的立法會成員梁君彦撰文指出,「周教授在《報告》中也自承認,計劃到2026年就會出現負數,2042更可能「乾塘」。計劃的基礎毫不扎實,連建議者也沒有信心;假設將來人均壽命增長超出預算,或基金行政費上升,經過乘數效應,赤字更可能遠超想像,隨時變「福利危樓」。」

以上的指控實在是偷換概念,全民退休保障作為預先儲蓄的制度「部份預先儲蓄」(partially pre-funded)的制度,便是在人口老化未到最嚴重時預先儲蓄金錢,到人口老化高峰期時便有足夠金錢運作。俗語而言,便是「好天斬埋落雨柴」。因此,所謂計劃出現負數,只是說明2026年開始步入人口老化,需要支出預先儲蓄的金錢。至於2042年「乾塘」的說法更是誤導,當統計處的人口推算只是去到2041,梁君彦難道期待我們需要市民供款,儲蓄大量金錢到2070年嗎?實際上,計劃為未來28年作打算,已有足夠時間在需要的時候調整。此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方案到2041期末有1270億結餘,相信梁君彥大可放心支持巳。

2. 全民退保必定爆煲?

梁君彦在同一篇文章又指:「西方已有不少反面教材,證明全民退保後患無窮」,又以英國、法國及希臘的例子為例子。

事實上,就是因為太多的學者、建制派議員像梁君彥一樣,以所謂的「西方經驗」恫嚇香港人,才需要有客觀嚴謹的研究報告,研究全民退保計劃的可持續性。周永新教授在研究報告的引言,便明確就「對長者 退休生活所能提供的保障、會否拖累香港未來經濟的發展、僱主和僱員 對額外投入資金的接受程度和負擔能力、對公共財政加諸的壓力」等影響作出評估,並「為以上各項問題提供科學和客觀的數據。」

根據報告,以政府需要承擔最多開支的,便是設有審查的民建聯及新民黨方案,計劃推行期間每年平均開支分別為48.2億及41億,較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方案34.6億分別高出近四成及兩成。

研究報告亦明言,新民黨或民建聯提出的「三層老年生活保障」方案,令到政府的開支隨著人口老化,相應開支將不斷增加,而且方案的資金全部來自政府,日後市民要求把金額提高,用以改善長者的生活,政府將面對極大群眾壓力。因此,最容易「爆煲」的實在是設有審查、小修小補的方案。

剛辭世的浸大經濟系退休教授曾澍基便明言:「返回香港的現實。決策者後知後覺,外國一些從現收現付轉至强積金為主的經驗,參考意義不大,因為我們的歷史是返過來的。」

實事求事的做法便是如何設計一個適當的全民退保制度度,以預防「界定利益體系可能因為各類因素出現帳目不平衡」的問題。

3. 改革強積金便無需全民退保?

梁君彦又指出:「香港現時退休保障制度的最大問題,是強積金回報不佳,收費過高;但積金局已着手改革,除已實行半自由行外,亦就成立「核心基金」進行諮詢,提供管理費較低的基金組合,希望能為打工仔省下一筆可觀的管理費。」

梁君彦早前聯同商界大力反對取消強積金對沖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機制,現在卻假仁假義地支持改革強積金,「希望能為打工仔省下一筆可觀的管理費」。

即使建議政府把財政盈餘注資強積金的曾澍基教授,亦公開支持全民退休保障,他認為「大部份的勞動力市場都非完美,僱員收入不一定反映其應得工資。此外,幾十年後累積的退休款項及到時的一般生活境况,差不多完全超乎現時個體的控制。」,並指出「此所以,退休面對很多不明朗的因素,只有政府介入才能紓解。現收現付/界定利益屬不可或缺的退保支柱。觀諸歷史,多重的混合機制似乎最為適當。」

最後,面對嚴峻的老年貧窮問題,我們應實事求事,基於研究報告客觀分析的數據討論,共同設立最適合香港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返回香港的現實。決策者後知後覺,外國一些從現收現付轉至强積金為主的經驗,參考意義不大,因為我們的歷史是返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