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改決議之後

普選框架看中共對港路線之變

中共為普選設下極為狹窄之框架,不僅將八份之一的提名門檻提高至超過一半,二〇一六年立法會的選舉辦法亦是原地踏步,其保守程度連保皇黨中人都始料不及。

若果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方法沿用二〇一一年,即繼續維持公司票,即連以唐英年、梁振英一二年入閘所得的提名也無法出線,更莫論連八份一門檻都通過不到的葉劉淑儀。

前有溫和人士苦口婆心,後有佔領中環如箭在弦,內也有建制中人試圖游說,結果中共仍是要以最強硬,最保守的姿態宣示其對普選的態度,不禁令人相信,中共是要借泛民之手否決政改,諉過於人,然後撲殺佔中,圖於「大亂中求大治」。

正如梁文道所說,中共一改以往七一前降溫的政策,推出白皮書激起民憤。筆者也早在拙文〈本土中華並行,追隨普世價值〉中指出,騰訊為陸港矛盾降溫的貼文被刪走,意味住中共有目的地讓陸港矛盾升溫,可再證實中共的對港路線,很可能已經從從鄧江胡時代的統一戰線轉移到習近平的鬥爭為綱。

寧為玉碎還是以退為進?

港人面對中共的路線轉移應該有甚麼對應?應是寧為玉碎,以雞蛋撼高牆還是以退為進,以時間換空間?筆者沒有真正答案,但我們必須要先全面剖析兩邊可能出現的沙盤推演以及其利弊。

中共多次對一國兩制的踐踏已經激起港人的憤慨。去年戴耀廷教授提出的公民抗命計劃,成為了政改談判的主軸,現在真普選已經接近無望,全民正注視佔中運動的下一步。八九民運記憶猶新,八〇年代初冒起的大陸公民社會和民主意識在六四一夜被徹底鎮壓,公民權利和民主運動跌入冰點,至今依然未能翻身。佔中這次的大博弈,香港人放上檯面的也是香港的公民社會。中共內的「極左」路線會否把佔中妖魔化為顛覆國家行為,借維穩打擊黨內派系,鞏固其利益以及對港的強硬路線,未可知也。佔中參與者被捕入獄後,中共會否將打擊面持續擴大,伺機整治公民社會內的異見聲音?報章、學院、網絡可能都會落入中共的目標當中。另一方面當溫和的自由派力量出現真空時,將會是極端主義的抬頭,社會的撕裂程度比今天可能會更加劇烈,加速公民社會的崩潰,更別說可能掀起的人才逃亡移民潮。

然而向中共讓步又如何?港人接受高度設限的假普選,三百萬選民依然可以投中共欽點的兩名候選人不是民主運動的終點,港人也不會因此把之當成貨真價實的真正民主。相反,這個普選模式也可能為為村縣選舉之上的主要城市全民選舉提供先例,如是者這對大陸的民主運動亦可能產生幅射作用,最終中共的所謂「國家安全」反而提供了不穩定因素。或許這個充滿缺陷的普選模式是中共和港人都能提供一個喘息的空間。二〇二二、二七年,當大陸政局又會一番新面貌時,無論是能回應民主訴求的改革路線當政,還是保守派繼續主政而導致兩地民怨繼續擴大,對香港的真普選而言都可能出現到新曙光。

佔中運動已是如箭在弦,不可不發,問題是如何避免它墮入了像六四一樣的悲劇結局才是首要問題。筆者上述也不過是沙盤推演的大膽假設,以冀拋磚引玉。這是香港生死存亡的關鍵一個月,香港會否變成另一個拉薩,還須坐在同舟香港七百萬人拋棄區分,共謀對策。

原文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