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承諾,就是「無戲言!」

圖:蘋果日報

全國人大常委會終於在8月31日全票通過有關香港政改法案,完成「政制發展五部曲」的第二部。中央政府一錘定音,敲定了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框架:提名委員會的組成維持4個界別共1,200人,候選人數2至3人,個別候選人必須得到過半數提委提名。同時進一步把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12月29日通過的有關「提名委員會可參照……選舉委員會的現行規定組成」的決定再縮窄為「按照⋯⋯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1] 除非人大日後再做修改,這個普選框架將適用於2017年及其後的特首普選。

草案第2條第3項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合資格選民均有行政長官選舉權,依法從行政長官候選人中選出一名行政長官人選」。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於8月27日在人大常委會會議上指出,「根據這一規定,全體合資格選民將人人有權直接參與選舉行政長官,體現了選舉權普及而平等的原則,是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性進步。」遺憾的是,除了引述《基本法》第26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草案和李飛完全迴避了《基本法》所賦予港人的「被選舉權」。

正如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兼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所說,「人大決定所體現的是一種近乎『零風險』的普選模式。」[2] 英國廣播公司更直接指出,「中國於2017年將提名2至3位香港特首候選人 (China will nominate ‘2 to 3’ candidates for Hong Kong leadership in 2017)」[3] 問題是,如果只有這樣的普選才是中央所容許的,為甚麼不一早就說清楚呢?何必浪費這麼多社會資源和精力爭取呢?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說得好,這種普選框架根本在2007年或甚至回歸當年就可以實施了,為什麼還要等到2017年呢?[4]

或許「佔中」最大的成就就是揭穿了「一國兩制」的本質其實仍是「一國一制」。爭取了30年的普選,原來只是原地踏步,最終發現自己「被普選」了!有「被」無患!換句話說,如果普選的實質就是這樣,港人過去30年來為香港爭取民主和普選的努力有什麼意義呢?難怪54位學者於8月31日憤然聯署抗議:「北京背棄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直強調的『民主治港』承諾,巧言令色地強迫港人接受指鹿為馬的假普選框架,我們對此感到極度失望憤慨。」[5]

君無戲言!即便是君王也應守信,君王若言而無信,就沒有人會把他的話當真,也沒有人會真正當他是君主了。「君無戲言」的典故是,有一天,年幼的周成王姬誦和弟弟叔虞在宮中玩耍,將一片梧桐葉當作玉圭給了弟弟:「就用這個分封你做唐國諸侯。」周公知道這事後,請成王擇日封候。成王說:「這只是說著玩的。」周公卻很認真地說:「天子無戲言啊!」成王於是選擇吉日,封叔虞爲侯,史稱唐叔虞。[6] 試想,在香港今天要求中央落實「高度自治」的處境裡重新思想分封分權的「君無戲言」典故,不是很有意思嗎?

在基督宗教哲學裡,甚至連上帝也不能背棄自己所應許的,不能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上帝自己說:「我口所出的話也必如此, 絕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我的旨意,達成我差它的目的。」[7] 許多人以為上帝既是全能大主宰,祂自然愛幹嘛就可以幹嘛,其實不然,因為「我們縱然失信,他仍是可信的,因為他不能否定自己」。[8] 上帝必須守約重信,人才可以抓住祂的應許,因為只有這樣的上帝才是信實可靠的主。

中央政府當然可以不給香港普選,然而一旦承諾了,就必須言而有信、重諾守言。中央政府既然已經答應給港人「高度自治」,就必須「中央無戲言!」港人一直以來所爭取的,不是與中央對抗,更不是勾結外國勢力,而是要求中央政府信守《基本法》,履行對港人「一國兩制」的神聖承諾。

框架公佈後,政府一直呼籲對談合作,只是棄信背諾之後,哪還有真心對談和合作的伙伴呢?

註釋:
[1] 「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 http://www.2017.gov.hk/filemanager/template/tc/doc/20140831a.pdf

[2] 陳弘毅:〈中央用「守前門」方案原因〉,«明報»,2014年9月1日, http://inews.mingpao.com/htm/INews/20140827/gb409480.htm

[3] “BBC Breaking News on Twitter,” 2014年8月31日, https://twitter.com/BBCBreaking/status/505994649316904960

[4] 〈中間派不亢不卑迎結果〉,«新報»,2014年8月31日,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Detail/Index/448673

[5] 〈54學者致市民書:北京棄諾 失望憤慨〉,«明報»,2014年8月31日, http://news2.mingpao.com/ins/54學者致市民書:北京棄諾%20失望憤慨%20%28全文%29/web_tc/article/20140831/s00001/1409483935568。

[6] «呂氏春秋 • 重言»。另參,「那些人就紛紛聚集到王那裏,對王說:『王啊,當知道瑪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但以理書» 6: 15,和合本修訂版)

[7] «以賽亞書» 55: 11,和合本修訂版。

[8] «提摩太後書» 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