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消滅激進少數派的戲碼?

人大為香港政改宣布「落閘」,罷課與佔中如箭在弦。近日,突然傳出「權威消息」指,2016年立法會選舉辦法計劃將目前地區直選的5大區重新拆分成9區。這消息對小型政黨和激進少數派來說,是一個災難,想不到政府除了在街頭之外,連議會內也要「落閘」,將激進派趕盡殺絕。

政府修改立法會選區劃界,這個遊戲規則表面上看似是人人平等。可是,先不說甚麼劃細選區會令種票變得容易的批評,這世上有種歧視叫做「間接歧視」。雖然對所有人施加相同的規定,但這些規定卻對某類人士構成不公平的影響,這就叫做「間接歧視」,5大區重新拆分成9區就是一個歧視少數派的做法。

現時立法會地區直選分成五大區,用「比例代表制」去分配議席,最大好處是能夠讓議會反映社會中多元不同的意見,例如是較激進的理念型小政黨也能夠進入議會,不像是實施「單議席單票制」的區議會,當選議員的政治光譜較窄,局限於中間派,容易造成大黨政治,亦無法反映少數人士的聲音。

代議政制下的議會是要代表整個社會,而不是純粹代表佔多數的選民。民主不只是少數服從多數,同時亦要尊重少數人的基本權利和意見,否則「民主」只會變成多數人的暴政。議會選舉分配議席的方法,是一門有趣的學問,要讓議會有代表整體社會利益的代表性,不能夠完全偏袒多數派而趕絕少數派,否則不如為了方便政府施政和增加效率,採用「勝者全取」的辦法分配所有議席,讓整個議會也是同一個黨派一言堂就可以了。

例如日本的眾議院,採取單議席單票制與比例代表制並行的分配議席方法,每名選民均擁有兩票,單議席單票制選出300名議員,而比例代表制(全國分成11個區域)則選出180名議員,合計480名。一些小型政黨,比方說日本共產黨,他們幾乎無辦法在單議席單票制中取得任何議席,因為他們的理念偏向左翼,但憑著比例代表制,他們近年能夠贏得大約8個議席,為少數人發聲。

香港政府今次打算將地區直選的5大區重新拆分成9區,無疑是出於一個低劣的政治動機——消滅激進派。在九十年代,泛民主派很喜歡單議席單票制,因為當時泛民的支持者在不少選區也佔過半數,讓民主黨在1991年1995年的立法局選舉中大勝。相反,親共的建制派當時主張比例代表制,所以從1998 年開始,立法會地區直選的議席是由「比例代表制」中的「最大餘額法」產生的,讓當時只佔少數的建制派也能夠經地區直選途徑進入議會。

但風水輪流轉,「比例代表制」反而讓「長毛」、「毓民」等激進派人士漸漸進入議會,量變帶來了質變,漸漸改變了議會的文化。雖然香港是行政主導,但每年財政預算案的拉布,也為政府的施政帶來了一點麻煩,每次也要讓立法會主席曾鈺成醜陋地剪布,影響了政府和立法會的面子。從前,主流泛民十分反對的拉布、議會內示威等行動,在較早前的審議新界東北撥款與特首答問會中,主流泛民也開始採用,對政府來說是一種羞辱,削弱管治的正當性。

議會選舉分配議席的方法,成為了當權者的政治工具,去遷就親共的民建聯和工聯會,讓他們助大。縮減比例代表制下的選區大小和各區議席數目,就能夠提高出閘成為議員的百份比門檻,消滅少數激進派。試想像全港只有一個大選區,內有三十五個議席,只要有三十五份之一的選民支持你的理念,你便能夠一定當選;相反,每個選區只有一個議席,你便需要有該區一半選民支持你才能夠當選。政治光譜最闊、最中間派的議員就有較大機會當選,激進派出閘無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府今次修改選區劃分是「文鬥」,剝削比例代表制的功能,目的是要將激進派從議會內趕出去,繼而迫他們走上街頭抗爭,擾亂公眾秩序,再用「武鬥」國家機器去消滅他們,將激進勢力一網打盡。而其他政客,為了在新制度下當選,害怕得失中間派支持者,也會轉變為溫和中間派政客,嘗試扭轉香港的政治生態,實在高招。由於修改選區劃分是不用修改《基本法》,因此只需立法會簡單多數決通過就可以,「呀爺吹雞,全部跪低」,我們似乎無法阻止它成為事實。唯有讓更多香港人覺醒,才可以令政府的這個大計落空,當中間派至激進派的泛民支持者也變得激進,到時候「激進」本身已不是「激進」,而是「進步」,香港的議會在短期內仍不會變成大陸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