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海外學運的未來

海外學運的未來

文:志達

每逢香港出事,都一定會有海外留學生出來「做番啲嘢」聲援。可是,當香港新聞開始淡出,當大家生活回服正常,曾經的戰友開始畢業各散東西時,一班留學生還能做什麽?寄望本文可以為身處世界各地的夥伴帶來一點建議。

海外學運困境有三:天時、地利、人和

《一》 時差和「Lag」

試過跨國合作的同學一定會遇到約時間開會的困難,因為澳洲和英國正好是日夜顛倒,而美加兩國亦剛在兩者之間。於是就算一方願意通頂,亦總有人要上班上課。至於「Lag」,是指在海外的我們與香港進度脫節。當全力追貼香港時事,你才會發現局勢根本瞬息萬變。加上在外國的我們籌備又慢,於是更加無法追貼香港步伐。

《二》地大、勿博

留學生和移民來到外國,散落四處。由家出發,去到集會現場,隨時需要多個小時。若然連負責籌備的你都覺得遙遠的話,究竟怎能夠說服別人參與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行動?物資如何協調?深夜協商之後如何回家?網絡會議始終會有限制,應該怎樣克服這個困難才好?

《三》有心人難求

當身邊的生活和香港完全抽離時,你每日擔心的都是讀書晚飯和玩樂時,究竟你會選擇隔山打牛抑或隔岸觀火?又有幾多人能夠被你說服願意站出來?甚至可能連你自己都對整個行動的功效懷疑時,究竟該如何自處?

閱至此時,請勿氣餒!

參考今次香港Umbrella Revolution/Movement(不是重點!)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沒有領袖卻依然能夠把槍口一致向外。這其實對海外學運有非常大的啟示!近如香港亦要把「大會」放下,遍地開花,其實在海外的我們相隔更加遙遠,何不亦把「大會」放下,各有各做,各顯神通?

海外學運的最終目的只有兩個:香港傳媒和外國傳媒,可是他們都有自己本地的大新聞跟進。為了製造足夠的新聞性,我們發揮最多的時間來希望行動聲勢浩大。「世界各國」、「過百間大學」等等的助語詞固之然美好,但是太過追求合作會否令到我們更加欠缺已經缺乏的時間和彈性?行動太大,會否困於距離限制而被逼虎頭蛇尾?最後這個姍姍來遲的聯合行動究竟可以吸引多少人的視線?

我認為,海外學運不應劃一。最有效率的拍檔就是你我身邊的朋友。我們應以籌備一些只要三五知己便能成事的活動為先。迅速的行動能夠吸引最熱心的陌生人,從而成為下次的夥伴,只消數次已經能夠打造一支人數不俗的團隊。這時候由於大家已經合作多次,自然能夠提升效率。

至於確實鞭長莫及的朋友,我建議成立一個資訊中心已經足夠。這個中心的作用在於讓每個小團隊分享自己的行動,除了避免自打嘴巴外,更能方便別人加入抑或提供經驗和意見,實一舉三得。只要通報一聲,每個團隊再自行決定方案是否配合自己的限制,然後選擇稍作修改、幫手宣傳、甚至參予,才是上乘之道。

反正大家的行動最終都會被記者整合一併報導,我們何不把他們的工作交還,使擅長行動的我們可以專注籌備,擅長做新聞的他們負責編寫?甚至由資訊中心負責通知媒體相關行動消息,並傳話和轉遞行動負責人以供聯絡?

簡單總結,據我經驗,海外留學生的功勞匯聚處應該在於媒體,而非行動的口號、聲明抑或專業。我們最打動人的是那片赤子之心,何以為了打造一個盛大的行動去和無可避免的天地人硬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