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量化網上負面輿論 助政府及時糾正政策

量化網上負面輿論 助政府及時糾正政策

在2011年7月至10月,傅景華進行研究比較港大民研計劃的政府民望數字及網上負面情緒帖文數目,發現帖文越多,民望越低。

(獨媒特約報導)儘管中策組沒有採納學者傅景華處理網上輿論的建議,但他的研究本身也相當有學術價值,他指出,香港網上輿論一個新變化是兩極化,反映了香港的社會現實。然而,他認為,有需要進一步辨識一些可當橋樑的「意見領袖」。

傅景華在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任教。他跟團隊在2010至2011年做第一期研究。由於接近政府換屆,他們在2012年上半年多做一份短的報告(見主題文章)。

量化網上負評 預知政府民望

他搜集負面意見的數量,計算網上情感分數,跟政府滿意度做比較。分數越低,負評越多。在比較網上情感分數,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對特首及特區政府民望的調查的相關性(correlation)後,結果網上民意領先民意調查發布八至十天。當帖文數目上升,以及情感分數下降,公眾對爭議題目的反應越大。

「這會有助政府預料民意走向,探究背後原因。如果市民不滿意某項政策,政府可以解答疑問,調整政策。這比電話調查優勝,因為網上數據包括文字。這是政府回應民意的方法。」傅景華說。

調查期間,警務處處長曾偉雄的「黑影論」、林瑞麟獲委任為局長,以及前特首曾蔭權「這裡不是黑社會地方」是網上最多帖文的新聞(尤其是Discuss討論區和Twitter)(見下圖)。

forum

研究又以一些事件為個案,研究資料散發的途徑。例如2012年一宗校園緝毒犬被學校遺棄,被人道毀滅。littleoslo、徐濠縈和何韻詩是頭三位微博用戶,其追隨者會轉發這三人的訊息(見下圖)。

network

梁班子上場 網上撐政府意見增加 民意現兩極

當時的研究發現,網上言論出現意見同質,鮮有不同意見交鋒。批評政府的意見亦類似,而且不斷增強。而網上和實體社會的言論不大融合,「沉默的大多數」的意見未能反映在網上。

傅景華指過往的言論是一面倒,即使有支持政府的聲音也不明顯。在新政府上場前後,社會紛爭不斷,網上生態也變化不少。其中一項是建制陣營搶攻網上言論,最出名的例子是「港人講地」。這類平台能聚合支持政府和建制派的聲音。他觀察到現時的言論變得兩極化,彼此沒甚對話。然而,意見較紛紜,反而較能反映社會現實。

尋找橋樑 促進雙方溝通

民意兩極化,縱然令矛盾點更清晰,壞處是兩個派別缺乏對話與調和矛盾的機會。傅景華有興趣留意香港有沒有一些媒體或評論,是兩個群體也會分享的。「這樣會識別社會當中有沒有橋樑,讓兩個群體溝通,發揮一些作用。如果想平息衝突,他們很可能是關鍵人物。香港最缺乏這些人。」他猜想,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是其中之一。


以色利及巴勒斯坦衝突,也出現兩極民意。科技數據愛好者Gilad Lotan就運用社交媒體言論數據,指出以色列左傾報章Ha’aretz,雖然讀者不多,經費有限,但讀者來自以巴兩翼,結連兩個社群(見中間白色點)。他鼓勵外界付鈔成為網上讀者,維持僅有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