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人,埋怨可以救地球嗎?

香港人,埋怨可以救地球嗎?

香港人,好像都很喜歡埋怨,在他們口中,自己的地方總是無可救藥。

你說香港人情味早已蒸發掉,小店所剩無幾,全給大財團壟斷。但你有沒有作任何爭取?當年盧少蘭婆婆阻止領匯上市時,你在說什麼風涼話?現時僅餘的小店,老店,你又是否經常光顧?

你說689治下香港政局越來越混帳,民生越來越混亂,當其他市民上街要求改變,你有沒有出來,還是一味指他們攪亂香港,這哪招?

你說香港的年青人一代不如一代,當他們像個普通青年享受青春歲月,你就說他們無所事事;當他們認真地向政權抗爭,為我們的未來努力時,你又笑他們「廢青」。更好笑的是說什麼「港孩」,好像今日年輕人的處境和你們完全無關。

你說香港樂壇已死,抱怨香港只有陳奕迅,抱怨香港音樂比不上八十年代,比不上「寵寵寵」,但你能力範圍內,能夠做的只是抱怨嗎?我們作為市場一份子,我們真的什麼都不能改變嗎?我們常常痛斥音樂人青黃不接,但我們又忽略多少出色音樂人?梁浩賢聲底厚,唱功穩健,現在誰在意他的去向?莊冬昕,馮翰銘精於編曲,但有多少港人有留意過?除了恥笑他們歌詞荒誕。

我們香港人,真的有無盡的無力感嗎?還是根本毫不在意自己能做什麼,只求慨嘆幾句,抽離地享受站在道德高地的快感?

我們雙手真是一點力量也沒有嗎?

就以香港樂壇為例,要改變現況,我們其實可以嘗試去主動發掘,向身邊的人推介好歌。我們是市場的一份子,市場變,供應亦會變。你看,不少人認為主流樂壇開始「脫離群眾」後,不但沒有放棄本地音樂,更轉聽以往被視為另類的音樂,如樂隊Supper Moment、Tonick、Kolor、My Little Airport、說唱者Mastamic等,卻於年輕人組群中大受歡迎。雖然沒有大唱片公司出盡全力支持,然而由於歌曲在年輕人朋輩間流傳甚廣的關係,點擊率甚至比部份主流歌手更高,成為激活香港音樂的新勢力。Supper Moment更成功打入主流,並有所成績,一首《無盡》唱到街知巷聞。

有朋友喜愛西化編曲,在聽歐美流行音樂時,也會找尋藍奕邦、恭碩良、林憶蓮最近的唱片。如果不滿現況的人,都不採取放棄態度,反而更用心留意合心意的歌手的話,這種不滿足心態,正是香港音樂重新崛起的契機。

最近星期日檔案的「廣東話再生」裡,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有質素的本地音樂人默默耕耘,用行動改寫未來。隱約中聽到其中一個音樂人表示:香港樂壇已死?我們便努力做,等到它重生吧。

同樣地,香港小店所剩無幾,我們多點支持吧;香港政府倒行逆施,我們就站出來抗爭吧;香港議會給建制派污染,我們就用選票趕走他們吧。

想要改變,行動最實際,除非唉聲嘆氣,可以拯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