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佔中出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佔中出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佔領中環運動,已經進行了七十天。真是乜都試過 ── 罷課,罷過;胡椒噴霧,受過;催淚彈,吃過;警棍,捱過;長期堵塞街頭,佔過;國慶升旗禮抗議,搞過;與政府官員對話,做過;獅子山頭巨型直幡,掛過。上京爭取對話,被打回頭;包圍政總和特首辦公室,又被打崩頭。旺角街頭「鳩嗚」、警署集體自首、學生市民絕食等,通通都做過。但是,梁振英政府和中共,就是繼續用「大石砸死蟹」、「以我為主」的思路來處理危機,「睬你都傻」。

相信不少佔領者都能明白,除非突然有非常情況出現(註一),要在短期內從梁振英政府和中共手中爭到真普選的機會可以說是近乎於零。可是,佔領者中較激進的,又不甘心就此退場。與此同時,市民的生活持續受到影響,支持長期佔領的市民已經成為少數。政府堅持政策不可撼動,而民意已經逆轉,佔領運動這雞蛋,縱有理想、理由、理據,郤受高牆和其他市民兩面夾擊,如何抵擋?!

佔領運動,真的沒有出路嗎?!

其實,我個人認為,出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它包含以下兩個部分。

1. Die In 退場,撤出街頭
2. 退場後推動「真公投」,讓三百萬選民投票來決定政改方向

Die In 退場,撤出街頭

政府使出法庭禁制令這一招,成功瓦解金鐘中信大廈外和旺角兩個佔領區。從這經驗來看,撤出街頭是無可避免的。但在撤出前一刻,製造出一個極有震撼力的畫面(效果見圖),再次感召仍未受感召的市民,並令佔領運動再次成為國際大新聞,未嘗不是劣勢中的上策。

Die in 者,平躺在地上等抬也。示威者向警方聲明不會抵抗,但也不會主動離開。只請警員抬走(註二)。

撤出街頭,代表一場戰役的完結,但不代表一場戰爭的尾聲。因為佔領者會隨之進行轉入下一階段的抗爭行動。

推動「真公投」,讓三百萬選民投票來決定政改方向

我說的不是近日媒體較多報導的,由議員辭職來創造公投。我倡議的,是一次真正能影響政局走向的全民投票。這次公投的議題必須中立,政府按人大8/31決定提出的政改方案(俗稱「袋住先」)也在選項之中。

選票上第一條問題是:我要求立法會議員在立法會投票支持以下政改方案。目前至少有兩個選項(註四)

1. 政府按人大八三一決定提出的政改方案
2. 真普聯的三軌方案

在投票日前,也接受市民提出其他選項(如十八學者方案),但提出者必須要收集到五萬個簽名,這些其他選項才會被羅例在選票上。如選票上有多於三項選擇,則問題會由二選一改為排序,點票時以「剔除法」來計出最後勝出者的得票(註三)。

公投結果是開放的,正反雙方俱有機會嬴,而其結果又有影響力。因為泛民立法會議員會向公眾承諾(註五),主動接受這次公投結果約束,來換取全民參與。如果選項一在公投中勝出,泛民會在立法會投票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否則的話,例如選項二勝出,而政府又沒有在立法會中提出相應的政改方案,則泛民會在立法會中否決政府的「袋住先」方案。

投票以鍾庭耀博士和港大民研計劃的電子公投平台進行。這平台能確保不會出現重覆投票。它能經得起學術界的公開論證,也有很高的公信力。若有人要在投票中「做票」,成本極高。

讀者也許會問,泛民不是一早已經表明會投票反對政府的政改方案嗎?又何須多此一舉搞個公投來由人民授權?

如果沒有這次公投而泛民議員在立法會否決政府的政改方案,則在意義上來說,否決議案的只是泛民議員,他們是否代表民意,在歷史上會有爭議性。政府也會大事宣傳是泛民「阻任地球轉」,令三百萬選民失去了在 2017 特首選舉中的投票權。

但是,如果經過這次公投而選項一沒有在公投出勝出,然後泛民議員在立會否決政府的政改方案,則在意義上來說,否決議案的是全體香港市民。其意義比起上述單單由泛民在沒有公投授權下否決「袋住先」方案的做法,莊嚴了一萬倍以上。因為這是上百萬的香港人,切切實實地用神聖的一票來對梁振英政府和人大常委表明,即使你「大石砸死蟹」,我們也是不願意接受你的方案。

市民進行的,是極其平和,毫無爭議性,甚至可以說是帶點溫柔的個人行為(到票站投票),但滴水成川,百萬個個人的行為,郤匯聚成中共所最懼怕的一個社會行為(民主的體現)。這應該是佔領運動以來,能量最大的一次行動,將會是人類抗爭史上光榮的一頁。

讀者也許又會問,如果萬一在公投中選項一勝出,泛民按照承諾,豈不是要在立會中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豈不是要接受「假普選」?如果各位這樣問,我會向大家反問,如果通過七十天的佔領運動,在市民中仍然是較多人接受「袋住先」方案,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這包括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有甚麼可能不採用較多人支持的方案,而反而去採用一個較少人支持的方案。這還算是民主嗎?

也許有人會說,真普選是人權,不能靠少數服從多數。我贊同這意見,但從公眾決策過程來看,政府施政依從多數意見,無可厚非。堅持真普選的人可以繼續去搞宣傳教育,來說服更多人接受他們的理念。但街頭抗爭應該暫息 ── 讓社會休養生息,五年、十年後再來重新檢視這爭議吧。

反過來看,正因為以上的投票設計是完全中立的,而且人大方案有可能勝出,這樣才是一個誘因,可以用來說服泛民陣營以外的中間派、甚至是不支持佔領運動的市民、藍絲帶人士、反佔中人士、周融、張融等來投票。只有這種的公民投票,才有權威性和說服力,真真正正的有「一錘定音」的效力。

當然,中共一定會開動宣傳機器,號召市民不要參加這次公投。如果剩下來會參加投票的都只是泛民的支持者。這次公投會不會只是一次泛民自 High 的政治秀?這次公投是否成功,就要看香港市民整體上有多少人會接受中共那套「公民投票就會天下大亂」的說法。佔領之後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向市民解釋中共那一套的謬誤。泛民莊嚴的承諾,賦予了市民權力,可以用手中一票,來改變到泛民在立法會的投票行為,影響到政局,這是十分難得的一個機會。如果市民真的想要結束當前的政治爭拗,他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出來投票。香港市民非常成熟理性,我有信心相信中共那一套的人是少數。

公投結果未可預測。但帶有懸念,反而可以引人入勝。也讓它有可能成為社會聚焦之所在。

較差的一個結果,是泛民展現了民主的胸襟,自願接受投票結果所約束,但仍然有很多中立的或「對家」的市民不領情,不願出來投票。如果真是這樣,那也是他們自己放棄權利。起碼泛民已經盡了力,未算輸。

但也有可能出現最好的成果,就是泛民真的能夠說服大量市民(特別是非泛民陣營的市民)來投票,甚至有三百萬人出來投票,那麼這場投票意義就非同小可了。試想想,佔領者最想爭取的是甚麼?無非是真民主。而真普選只是一種制度,用來保障真民主。前者固然可貴,但後者更加重要。而真民主的精神,就是「重大問題交由人民決定」。如果在這場運動中,我們真的可以把香港的政改方向交由人民投票決定,不論其結果如何,豈不是已經切切實實地實踐了一次民主?而香港人有了這一次實踐民主的經驗,以後再也不可能走回頭路了。真民主將會在香港落地生根,從此無人可以把它奪去。

佔領運動開花到這一個成果。應該算是超額完成了任務吧!

--完--

後記

另外,為增加市民的投票意欲,我建議在選票上加上三條問題。分別讓投票人對這次重大事件中的三個主角進行評價。香港人親身經歷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人人都有意見。而這三條問題則給予了他們為這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打分」的機會。和一般民調不同,市民不是被動的等待被隨機抽中作問卷調查,而是主動去投票站打分。三個主角分別是:

1. 人大常委和梁振英政府
2. 香港警隊
3. 佔領運動參與者

而對每一個主角,選民有三個選項:

A. 正面
B. 負面
C. 無意見/其他

附註

註一:例如中國經濟泡沫爆破,中共忽然面對倒台危機,要以香港作民主特區來說服國內民眾給政權多一點時間,頂住要倒台的壓力。

註二:擔心警方會在抬人期間作出小動作的,可以選擇在至少一警員來到身邊時才主動起身,並要在警員全程攙扶之下才會離開,否則立即在原地繼續 Die in

註三:在剔除法中,某些選項可能被一些選民列為次選而非首選,但只要這些選項未被剔除,次選票最終也會歸於仍於它們。這樣最後當選者可以保住這些次選票,不會因選項過多而攤薄票數。

註四:政府的「袋住先」方案是選項之一,因為政府擁有公權力,而且「袋住先」方案會在立法會表決。真普聯的三軌方案也是選項之一,因為它是八十萬人參與了的622公投中的勝出者.

註五:這一點暫時仍未能得到泛民立法會議員的同意。仍在努力中。但泛民的承諾是這一公投的公信力的基石。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圖一來源:美國 2003 年的 Die In 抗議行動,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
圖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