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長遠房屋策略系列之一: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回應《長遠房屋策略》報告

長遠房屋策略系列之一: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回應《長遠房屋策略》報告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土地正義聯盟、葵涌劏房住客聯盟、西區被迫遷租客大會、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回應長遠房屋策略
新聞稿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下稱關住聯)由多個不同的團體組成,聯席中有來自不同地區的街坊,包括東區、長沙灣、大角咀、太子、灣仔、西環、葵涌等,目標為爭取基層人士的住屋權益。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於去年9月公佈長遠房屋策略諮詢文件,就著公私營房屋供應、空置土地運用及公屋的政策改變進行公眾諮詢,過了一年,今日政府公布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強調希望有策略和系統地,解決住屋難題。長遠房屋策略作為一套整全的房屋藍圖、綱領,以致具體如何以政策達致房屋理念,關住聯針對長遠房屋策略的理念有以下根本性的問題:

1. 從公屋供應看政府漠視基層住屋需要
政府最新評估,本港未來十年需要四十八萬房屋單位供應,始能滿足社會需要,較去年增加一萬個單位。當局亦傾向將每年增建的一千個單位,全數撥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以回應社會中低下階層置業需求,並評估未來十年的公屋興建量,即使維持在原來建議的二十萬個,認為整體仍可望滿足「三年上樓」的承諾.根據早前房委會表示,新落成的公屋單位急降一半,以致今年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總數不足25,000個,是為近17年來最少,申請家庭平均3年可獲首次編配的承諾今年有可能未能達成。公屋輪候人數不斷增加,房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總申請個案按季彈升8000宗,突破26萬宗,最新報26.38萬宗,未來五年興建公屋數量亦只有大約七萬七千個.如未來十年只有20萬個新公屋單位落成,絕對不足以解決現時超過26萬輪候家庭的需要,即使不計算每年的公屋申請增長,現時的輪候家庭有機會需要等超過10年才獲分配公屋,「三年上樓」只是空談。

未來公屋供應
未來十年公屋供應 20萬個單位
公屋輪候宗數 26.38萬

2. 土地分配不公義,只管私樓供應無助解決住屋需要
新樓盤興建得越來越細,劏房單位同樣成為炒賣的工具,自住業主被迫買貴樓,基層市民因迫遷而居無定所上公屋無期,也找不到合乎負擔能力的居住環境,附近市民亦因鄰近新豪宅而面臨加租。以恆基於長沙灣推出的曉悅為例,193呎劏房單位,呎價高達18,813至24,927,即打工仔一個月只能買一呎劏房豪宅,真正的用家買不起單位,只有淪為炒賣或買樓收租之用。而兩年前的喜雅平均呎價為$7723,但2014年11月賣出單位的呎價$12935,賺了51%(大賺超過200萬),可見港人港地和提高供應不等於跟可負擔能力有關,相反房協、政府和財團成為推高樓價和租金的共犯,使全港市民受累。由下圖私樓供應量可見,財團賺到盡,自住業主、重建戶、基層卻盡受痛苦,土地房屋向地產商金融界嚴重傾斜。

公私營樓宗供應量
私樓落成量 15894伙
未來3-4年私樓供應 7.4萬伙(8年來新高)
公屋供應量 9800個單位(回歸以來新低)

政府經常強調沒有足夠土地建屋,不斷針對土地及房屋供應,但卻忽視了土地分配公義。過去市區重建局收回的市區重建地全是興建豪宅炒賣,並未達至以人為本,興建公屋解決基層住屋需要。香港有很多私人遊樂場的土地以1元象徵性收費租給富豪遊玩,卻不願興建公屋,以香港高爾夫球會的粉嶺高球場為例,佔地170公頃,相等一個荃灣的面積,卻只服務2000名權貴會員,若以中密度發展,預計可容納10萬人。元朗橫洲棕土本來可以興建 17,000個公屋單位,容納52,000人,但因為鄉紳反對就大幅削減至原來規模的四分一。香港的酒店不斷增加,尤其市區更為嚴重,將很多的住宅轉為酒店,最近筲箕灣又一住宅地擬轉建為酒店。現時港鐵上蓋的物業全是私人樓宇,政府是港鐵的大股東,卻沒有規劃地鐵上蓋興建市民可負擔的居所。以上種種的土地分配不公義的情況就是政府沒對政下藥,造就今時今日的居屋問題的。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要求:
1. 實踐可負擔的房屋:擴闊租住市場,重新就租務管制政策進行檢討及公眾諮詢
今年是撤銷租管十年,十年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陽承諾三年會全面檢討租管,十年間,租金節節上升到一個失控的地步,租客處於捱貴租居無定所生活困苦。長策諮詢期間,有七成意見支持推租管,但運輸及房屋局只願拋出一個內容偏頗租務管制的研究結果,明顯運房局完全無心研究落實一個切實可行的租管方案。

2. 實踐土地分配的公義:巿建局重建徵收的土地用作興建公屋
巿建局徵收土地重建時,將徵回公屋用地重建為私人發展住宅的例子不少,此舉直接搶奪了緊絀的公屋用地,對基層大眾的住屋供應有很大影響。政府現在經常以缺少用地為名提議開闢其他用地,但實際上則未能有效分配現有房屋用地,甚至偏向大地產商私營發展。公營房屋短缺問題持續嚴峻,因此,建議巿建局重建徵收土地後,應按社會需要,撥出用地興建公營房屋,以解決巿區缺少用地的謊言,承擔基層巿民的住屋需求。

3. 實踐土地分配的公義:區區覓地興建公屋,增加公屋供應
政府最新評估,本港未來十年需要四十八萬房屋單位供應,始能滿足社會需要,但未來十年只有約20萬個新公屋單位落成,絕對不足以解決現時超過26萬輪候家庭的需要.公屋政策並非扶貧政策,但本港明顯出現房屋政策衍生的貧窮問題。政府必須就保障市民的居住權而增建公屋供應,包括:私人遊樂場的土地、棕土和港鐵站上蓋,區區覓地建公屋對社會和經濟都有益處。

聯絡人: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林勇琪(6071 5132)
葵涌劏房住客聯盟-吳堃廉(6017 0139)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陳凱姿(9855 8664)

附件:關注房屋政策的一眾團體的立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