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黃錦星局長─其實我有睇份計劃架.docx

回應黃錦星局長─其實我有睇份計劃架.docx

豐剩昨晚分享了三堆一爐全數被通過的新聞,並質疑政府源頭減廢的措施不足,與回收的比例失衡,然後發現黃錦星局長也在下面留了一張《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書》的圖片(但又不貼Link)作回應,局長可能認為這份計劃書完整地寫滿了政府對於源頭減廢、減少廚餘的抱負。我們當然老早就看過這份計劃書,既然局長認為貼張圖就可釋公眾對政府施政的疑惑,我們就藉此機會分析並回應一下到底這份計劃書可否實現政府減廢四成的進取目標。

我們承認,三堆一爐確有其存在必要。那是前頭我們沒有環保意識而留下的債,我們不懂得居安思危,所以現在需要「埋單」。但是,我們回觀藍圖,政府由過往至今都一直發展末端處理設備,但對於源頭減廢的政策仍然處於非常保守的態度,這令我們不禁懷疑,政府強勢推行「三堆一爐」到底是大刀闊斧,還是將問題一推再推呢?

計劃書提出一個進取的目標:政府打算在2022年將每日運向堆填區的3600噸廚餘減少至1500噸。處理方法如下:1400噸廚餘(39%)將會用作回收再造,另外684噸(19%)透過源頭減廢,而餘下1516噸(42%)則仍然運向堆填區。

政府首先短視、認為透過源頭減廢只能減少500噸廚餘,卻忘了源頭減廢是最能有效改變廚餘產生問題的。「惜食香港運動」除了大嘥鬼在電視唱跳呼籲之外,並不見任何實質的政策。就以 政府諮詢多年的垃圾徵費為例,目前的收費計劃採納了最低徵費水平,同時設有3年過渡期,換言之不但減低減廢的誘因,更將減廢的動力推遲3年。如果2016年才推行垃圾徵費,在這情況下,政府有信心於2017年即可達成減廢2成,至2022年能減廢4成的目標嗎?

這是政府的計劃,讓我們看看目前的實際狀況。以環保署最新的2012年的數字顯示,香港每日扔棄3337噸廚餘,而當時,每日只有大約18噸的廚餘經過回收再造,只佔總廚餘的0.05%。

而政府要在八年內,達到由每日18噸做到有1400噸廚餘回收,做到78倍增長率,是否真正可行呢?同時政府2010年開始決定並撥款5億,興建小蠔灣的第一期「有機資源回收中心」,而同時,到現今已經超支建造達15億,不斷被各方質疑是否造價過高。而在目前2014年的現今,第二期仍然只是通過環評,第三期而仍然只是紙上談兵。

而即使2022年廚餘能達到39%的回收率,然後再造後的廚餘又有什麼出路?政府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只將廚餘變成肥料堆肥,而根據政府文件,香港對於肥料的一年總需求量大約只有二萬噸,但在2022年,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總共會出產超過五萬噸肥料,那麼、到底那些肥料該何去何從?中國近年收窄再造品入口條例,而香港農業式微、綠化環境有限的情況下,這些肥料有機會變成另一垃圾。

其實要處理廚餘不能只靠大興土木,公私營必需雙管齊下,資助及推動回收行業才是另一個消滅廚餘的最好出路。香港其實有不少私營機構在做廚餘回收,例如Green Idea、香港有機資源再生中心等,不斷研發廚餘的另外一些出路等等。

政府常說要大力發展回收,多年來只聞樓梯響,業界一直面對極大限制,如租金高昂、回收分類成本高、難以尋覓適當地方等。最近政府終於推出10億回收基金,補貼業界,然而對於如何運用、審核該筆金錢仍然沒有定案。其實,只要有適當的政策配合,如生責者責任制、禁止廚餘傾倒至堆填區等,對回收的需求就必然會大幅增加,回收業自然會興盛。

我們認為,在現時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不足的情況下,推行政策的確十分困難,但政府也必須有魄力,緊貼時勢,推出一些真正能長遠解決問題的政策,讓市民重拾對政府在解決環境問題的信心。環保署在政府各署一直處於較弱勢的局面,今日的局面亦源於多年前我們沒有好好應對。那麼,今日就更應該用行動、用數據去說服大眾、去爭取市民的支持。

PS 歡迎局長繼續回應我們,讓更多市民明白環保署的工作。推行環保不能只依賴政府、委員會或民間任何一方,增加溝通、面向群眾,推行爭議性政策時自然較易取得公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