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虛驚『失』場:談施政報告的青年政策

虛驚『失』場:談施政報告的青年政策

在雨傘運動之後,特首揚言在未來大力推動青年工作,作為佔領行動清場後首份施政報告,不少關心青年的朋友都引頸以待,想知道政府所指──大力推動的「青年工作」,究竟會推出哪些政策和措施,以回敬學生的行動、也回應青年的需要。

雨傘運動之後,政府一直強調,肯定青年關心政制發展,所以在施政報告的引言中,特首似乎特地配合「慈母」,在議事廳扮演「嚴父」角色,要年青人以「是其是,非其非」的心態討論政制發展。為此,他更列舉了大學刊物以及其作品,以例子警剔學生的「錯誤主張」。反觀歷屆特首,甚少使用如此強硬的措詞作為施政報告的前菜,似乎今年的青年政策應該十分「辣手」。

不過閱畢整份報告,發現內容所載的青年政策,實屬虛驚一場,雷聲大、雨點少固然令人意外,但針對特定組群青少年的政策和措施,似乎完全在報告中失場,實在令人失望。反映政府在佔領行動以後,未有反思及針對年青人的需要,以制定相關政策,仍然自以為「向上流動」和「房屋」就能解決青年對於政制以及民主的追求。

今年施政報告,政府再一次重申青年發展政策的重點是「為年輕人創造機會、讓他們發揮潛能、學以致用、向上流動」,並提倡多元文化、為青年人提供升學、就業及發展興趣的途徑,透過不同的措施加強與青年人的聯繫、讓他們建立正面價值。相信關心青年的朋友甚至年青人自己,對於冗長的口號仍然摸不著頭腦,但似乎可以參考以下幾項施政報告所提及的措施,看看政府有否回應時下青年的需要。

政府將進一步推動青年到內地和海外交流和實習的措施,今年政府在不同的篇幅,都鼓勵青年出外交流,除了讓青年擴闊視野之外,還推動中小學至少一次的內地交流活動,這些交流活動全都展現內地的美好和經濟發展成果,但大家心裡都知道這些「紅色旅遊」,根本就是「讀萬圈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國民教育旅遊版。究竟在雨傘運動之後,又會有多少學生會有興趣回祖國遊覽觀光呢?

另外,政府將加強青年的「誠信」觀念,製作卡通電影灌輸正面價值觀。先不說特首的「五千萬」事件仍然未有妥善處理,這位「嚴父」去年施政報告中的的多項施政也未有完整落實,由「誠信破產」的政府推動誠信教育實在令人「欣慰」,也讓市民體現「言傳身教」的重要。

至於政府現正推動的青年發展措施,則包括由早前,說青年人申請居屋是「放棄自己」但強調自己明白青年以及與他們緊密溝通的陳振彬,所帶領的青年事務委員會合作,鼓勵青年履行公民責任及積極人生觀,以及透過地區網絡加強與青年溝通,鼓勵青年參與社會事務。以上的措施除了繼續由網頁列明其政策及職務是維持「社會和諧」的民政事務局處理之外,更要問問特首,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是否不包括參與政制發展呢?言猶在耳,這位「嚴父」才在引言回應年青人討論政改,所謂的「是其是、非其非」,是否就暗示年青人只應繼續在他預設的框框中「傾兩句就好」,如果我們相信青年會帶來創新的意念、啟發和改變,一邊限制他們思考,一邊鼓勵他們參與社會,會否令人難以理解,不過特首的施政,也一向難以令人理解。

青年政策說了一大半,那政府所謂的青年發展就是這樣了嗎?差不多了,還有其他的措施,都沒有針對雨傘運動後青年的需要。為什麼呢,正如文章開首所言,政府對特定群組的青少年政策毫不起眼,就像要懲罰做錯事的孩子,把大部份的資源和精力,都轉到較乖及較聽話的孩子身上。

為了讓這些孩子認識國情,更新中國歷史科的課程內容可是前菜,主菜是「明張目膽」的促進中港中小學締結成「姊妹學校」,這個措施彷彿就如香港電視的劇集「來生不做香港人」一樣,兩姊妹分別在內地和香港生活,相信不少同學都希望親身體現兩地之間的教育和文化差異。再加上早前提及的內地交流活動,讓莘莘學子可以在中學及小學階段獲得資助回內地交流,實在讓人感到「姊妹情深」的可貴。

如慈母般愛護學生的新措施又差不多說完了。還未感受到政府對香港青年的誠意和愛戴,還有政府為青年人預備「大禮」。若言你是渴望創業的年青人,政府即將成立3億元的「青年發展基金」,協助青年創業以及創新的青年發展活動。我實在有興趣知道香港何時開始,會冒起一股創業風潮,似乎政府也希望年青人把創意和精力都用於事業之上「向上流動」,有錢就彷彿青年不會再有爭議,所以大舉加強生涯規劃以及創業的支援,有意創業年青人的需要又有了資源,喜歡耕作的朋友未來又有機會享受「農樂園」,喜歡電影的學生和青年,也可以回應政府的鼓勵觀賞電影,甚至未來政府將會發展電影院,實有一款可以滿足大家「咸魚青菜、各有所愛」的口味,不禁為政府的體貼感到恩惠。

至於被政府視為青年參與佔領行動的主因「向上流動機會欠佳」以及「未有能力置業」,政府自以為已經摸清脈搏並對症下藥,除了創業支援、生涯規劃以及「國家交流」活動等措施以增加青少年向上流動之外,似乎特首在今年的施政報告最重視的,就是房屋政策。青年事務委員會的主席陳振彬明言,大學生申請公屋是放棄自己,應該先在畢業後用五年以上的時間儲蓄首期。

事實上,香港的大學畢業生薪金普遍不高,再加上樓價持續上升,似乎大學畢業生除了一畢業就要償還高昂學費之外,還要思考一下幾年之後成為「樓奴」。還以為今年的施政報告,會有甚麼切實可行的措施,回應年青人「上樓」的盼望,誰知一般大學生畢業之外,工作幾年已經可以對申請公屋望門輕嘆,而所謂把正興建的公屋項目,以先導計劃出售予綠表人士,即現行的公屋租戶以及通過審查並即將獲配公屋的人士。一句到尾,在樓價未有下調、青年未有能力的情況下,也就是今年的施政報告,仍然未有方法實際地解決青年上樓的問題。

一開始之前,特首送給年青人及學生一句「是其是、非其非」,回應他們對政制發展的期望。對於這份報告,我也送給特首一句「易地而處、與民共議」。一直以來,相信不少年青人及市民,早已經對施政報告麻木,甚至不予厚望,是因為歷年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都未能滿足大多數市民的需要。

對於今年特首視為「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更加未見有助青年上樓。就算偶爾在施政報告中,個別的政策和措施可以回應青年的需要,大家都未必會像中六合彩般興奮,因為青年都明白準確回應市民需要是政府的責任、聆聽市民意見也應該是政府的份內事。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從政府所謂「大力推動」、「重中之中」的計劃和政策,都難以真正惠及青年的需要,未來自然更加難以讓青年相信,甚至期望政府。更重要的,是時下的社會情況,正顯示所謂的諮詢只具象徵性意義,但大多市民期望「行之有效」的政策卻多年未見於報告之中。清楚顯示政府以高高在上、甚至成人「一廂情願」的角度去俯視年青人的需要。

在雨傘運動之後,青年人的需要十分清晰,本來我期望施政報告能在佔領之後,表達政府虛心聆聽青年的意見和需要,並用誠意和實際的行動回應。誰知特首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先施下馬威,更甚連回應青年實際需要的政策也欠奉,予人放棄與時下的年青人復和的印象,甚至不願修補撕裂已久的關係。未來的施政,實在難以讓青年對政府繼續寄予期望。

若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繼續「虛聽、偏聽、不聽」,無視青年的需求,就算多少「所謂」的青年政策,都未能滿足青年的渴求。就如本文題目所言,政策根本不是滿足香港的青年,屆時,別再推諉年青人只懂不滿政府、不懂貢獻。

意見、熱誠、創意和能力,香港不少的年青人都在雨傘運動中清楚向政府表達他們願意改變,落實美好香港的願景。所以,事到如今,讓青年對未來失望的的始作俑者,罪在政府。只要一天,青年還未有機會和途徑可以影響政府的決策和施政,青年政策自然不會得到青年的歡迎,因為種種政策難免是維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