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由施政報告的半版墨水,淺談近年香港電影

由施政報告的半版墨水,淺談近年香港電影

不消說,佔據本日社交媒體的盡是梁振英發表的施政報告的內容,在各方檢視和批評中我不妨借題發揮,從那著墨甚少,了無新意,創見欠奉的香港電影政策談談近年的香港電影

今年的施政報告針對電影等創意產業的政策基本上是「舊瓶舊酒」,不過,一條有趣的構思浮上水面:「政府會在重點文化及娛樂發展區域,考慮預留空間發展電影院,並研究如何在土地出售及規劃上配合電影院的發展。」

從來社會都不需要特別預留空間興建電影院,遑論這項構思含糊其詞,一來甚麼是重點的文化及娛樂發展區域?二來為什麼要在土地規劃上配合電影院發展?香港的電影院曾經開到成行成市,在沒有太多娛樂的年代,看電影既方便又快捷,步入九十年代後,電影院逐步被淘汰,大多都被改建成屋苑、商場和商業大廈;時至今日,香港的戲院尚有幾間大企業院線支撐,由以前的小眾經營到現在集團管理,又是幾番風景變遷。

然而,香港電影院面對高昂租金,近年也有不少影院悄然結業,時代廣場UA院線便是一個經典。三年前時代廣場不與UA影院續租,以二千萬天價租予一時裝名牌店,儘管後來該院線以五千萬在同一商場開置新店,但當中的高昂租金實在令人咋舌。不管是任何產業,大家都共同面對地租高昂的問題,梁特不先去處理這根深蒂固的大惡,卻突然離地,搞甚麼重點文娛區域,難不成是另一個西九吧?真正的文娛地帶不需政府過度干預和建設,那是自然生成的綜合空間,能看見歷史的痕跡。總之不解決租金問題,也無謂勉強逼院線開設新電影院了。問題一旦有恰當政策處理,市場自然會有恰當的回應。

而另一方面,政府似乎天真地以為多了電影院,就是振興本土電影產業的象徵,這種過於簡單的思考令人哭笑不得。誠然,九七之後港產片一沉不起,二千年後遇上合拍片大潮,多位電影人北上闖蕩,碰壁不少,香港似乎已成被棄守的戰場。如何振興?今年的施政報告還是老調子,「繼續鼓勵電影製作」、「鼓勵參與影展」、「打造香港電影品牌」等,言詞空廢,很難想像三言兩語就能總括幾年來電影人的辛酸血淚。我認為,由近年開始,香港電影已經呈現一種逐漸回歸本土的傾向,由一零到一四年,感覺香港電影在摸索不同的進路,旨在與觀眾有最大共鳴。而那些回歸的意向,沒有政府的呼召,是時勢使然的。

作為一個政府,與其思考如何方便增設電影院,倒不如做好本份,繼續保持香港的自由價值,我相信創作自由的確保是最能長遠促進港產片進步的因素,今天梁振英以特首之高位帶頭批鬥小小的一份港大學生報專題,加上隨之而來的書店停售學苑著作《香港民族論》,不禁令人喟嘆:這個政府最喜歡在錯誤的事情上下工夫。營造白色恐怖必定影響創作自由,到時香港電影將會由短短的陽春重又跌回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