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電影:飛鳥俠(Birdman)- 荒謬世界

電影:飛鳥俠(Birdman)- 荒謬世界

如果單單提起Micheal Keaton,可能未必太多人對他有印象,但說是1989年Tim Burton執導的Batman(蝙蝠俠)男主角,或者還會記得他吧。自兩部Batman後,他在荷里活一直半紅不黑,已經63歳的他,今年終於憑這部《Birdman》(港譯:飛鳥俠)得到金球奬影帝,並獲提名奧斯卡。

《Birdman》本身就是對Micheal Keaton的一種諷刺,片中他飾演的Riggan,在90年代憑Superhero電影系列「Birdman」而紅極一時,但無以為繼,沉寂廿多年後,決定孤注一擲,用僅有的積蓄來投資一部百老匯舞台劇,並自導自演,期望能藉此鹹魚翻生,拿回尊嚴。電影就由舞台劇綵排到預演,至正式公演的幾天內所發生的事建構而成,期間Riggan除了要應付自己的演出外,又要處理女兒(Emma Stone飾)和臨時拉伕的男演員(Edward Norton飾),更要跟自己的心魔掙扎著,心魔就是一直存在心中歷久不散的Birdman.

看似嚴肅的故事大綱,但電影拍得非但不呆板,而且驚喜處處,最值得留意的是攝影和剪接,對白雖多而快促,每段長鏡頭至少幾分鐘,但每場戲之間的接位完全無痕,像一Take過似的,既像舞台劇,又有強烈的電影感,鏡頭不斷追蹤主角而轉來又轉去,以鼓聲來作配樂,玩技巧玩得似乎好癲好失控,但看真又完全在導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的控制之內。如果要挑剔,我會説導演不夠癲但有點賣弄,像在示範完美剪接,向觀眾說明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的。

拍攝技巧似乎蓋過了故事本質,其實電影想表達的訊息亦很多,可是野心略嫌太大,有些訊息並不能完全講到出來,例如過氣巨星重新振作起來,應該是勵志的,但電影卻將勵志元素淡化,反而變得很虛幻。這戲最大的主題是反映現實的荒謬,演員要出名,在現今社會,唯有做些好「爆」的事,以嘩眾取寵來引起社會討論,博Like才是王道,你認為這叫正常嗎?或者荒謬都早已正常化了,所以看電影時,我發覺戲院內笑聲不多,可能香港觀眾已生活在比電影更怪誕的世界,還有什麼比現實更荒謬呢?

原文刊於此
我的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