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改還是不政改?

政改還是不政改?

問題的關鍵在於,你的出發點是什麽。不同的出發點會改變問題的回答方法,也要在不同的框架和假設下思考。先作一個説明,這篇不是政論文章,我是在探討兩個制度的優劣,換句話説,這文章是一篇政治科學的討論。在這個前提下,就算我作出結論說某制度比另一制度更爲優勝,也不代表我認爲這個制度合理。

要回答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兩種制度的基本要素。我們先來看現行選舉方法,在下面我將簡稱它爲「1200制」。這制度中,特首候選人的提名和選擇都由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決定,而這個委員會又大多是由親中人士組成,他們會根據中央的旨意作出選擇。因此,候選人就需要游說中央,向中央顯示他應該成爲特首。

人大決定下的政改,我們可以稱之爲「831制」。這制度的提名過程跟1200一樣,都是由選委會負責,當不一樣的是,候選人進入選舉名單後需要經過選民投票獲得過半數(假設是一次過的first-past-the-post)才能成爲特首。因此,選舉名單上的候選人都是中央同意成爲特首的人物,但他們最後誰會坐上寶座,則是取決於選民。故此,有意成爲特首的人要成爲上位,他需要先游說中央讓他成爲候選人,再去游說選民說他應該成爲特首。

有了上述框架和假設,我們下來就要想清楚我們的問題到底是什麽。假如我們將問題局限於哪一種制度對選民更有利,有什麽好處,而我們必須在兩者中選擇一個,那我們就可以回答,在這個前提假設之下我們應作什麽選擇。留意,這個問題跟它們是否民主的選舉制度無關,我們可以認爲它們都不是民主制度(或者都是),純粹根據它們對社會的邊際利益(即跟現在的baseline進行比較)來決定它們孰優孰劣。

在1200制之中,候選人不需要面對公衆的選擇,雖然梁振英和唐英年都曾經向公衆進行宣傳和許下政治承諾,他們的行動其實不過是在製造聲勢,增加他們坐上特首一位的合法性,藉此讓中央支持他們。中央是根據什麽來作決定,我們外界不能得知,我們所知道的是中央當權的是哪一派,候選人跟當權派有多深厚的關係,都是能決定候選人能否當選的因素。撇除這些元素,其實梁振英跟唐英年誰當選對中央來説都不重要(政治現實就是,在不涉及國家主權/政權穩固問題的情況下,香港對中國來説是微不足道)。

在831制中,候選人則必須要接受公衆的決定。我們假設現在有三個中央屬意的候選人,任何一位想當選,他就需要向公衆顯示爲何他比其餘兩位更適合。因此,跟1200制的候選人不一樣,831制中的候選人必定會更迎合公衆。他許下的承諾也會更可靠,因爲他想要連任,他需要再通過選民這一關;假如他違背承諾或與公衆意願大多背道而馳,選民就能在下次選舉另擇他人。因此,歷届政府的行爲模式很有可能會改變,强硬的作風將會失去選民的支持,因此候選人在作決定時將會有更大機會會考慮或接納公衆的意見。故此,較爲溫和、公衆形象較佳的候選人在這個制度中會有更大機會成爲特首和組成政府。當然,這裏所説的衹是機會率,現實中會發生什麽事,我們要到當時才能知道。

假如我們的問題是哪種選舉方法對選民和公衆利益(假如選民意願反映公衆利益),831制明顯是比1200制更爲有利。我們可以這樣想,在1200制中,假如候選人是梁振英和葉劉淑儀,選民衹能你眼望我眼等死,選民作什麽都不能改變中央的決定。但在831制中,假如候選人是梁振英、葉劉淑儀和林煥光,根據他們的政績和形象,林煥光當選的機會將會是最大,因爲在表面的看往績,他是這麽多人之中作惡的機會和能力是最小的(記住,我們是在說機會率)。這個制度也將會形成多次博弈,候選人的形象和行動會改變其餘候選人的行爲,他們也會記住公衆的選擇,在下一次選舉調整他們的行爲。就算候選人是梁振英、葉劉淑儀和林鄭月娥,公衆依然可以在三人之中選擇他們認爲最好/作惡能力最小的,加上他們的行爲將會有改變,在這點上831比1200要好得多。

因此,衹是從更有利於選民和公衆利益的角度出發,831是比1200優勝。在明白了制度的差異後,我們就可以加入其他的元素再作考慮。一些人會認爲接受831會讓不民主制度的長久和合理化,并且會賦予非完全民主選舉出來的當選者一定的公衆授權,因此難以繼續挑戰政府和爭取真真正正的民主制度。誠然,這的確是一個值得讓人擔憂的問題,但現實的考慮是,否決了831,選舉方法就是維持現狀,我看不到維持現狀對爭取真真正正的民主制度有什麽好處。

我會在這重考慮之上再增加一點,假如所謂的「泛民」接受831(「泛民」衹不過是一個對幾個政黨的通稱,在現實中它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個體),選民就會認爲它們背叛民主繼而摒棄它們,香港稍具規模的民主政黨勢必全軍覆沒。再者,加上日後的特首的到選民授權,它們也難以繼續跟政府對抗。但這重考慮完全是政治競爭上出發,説得不好聽一點,這純粹是權力鬥爭的考慮,跟大衆的中短期利益毫無關係,也不見得在長期中能幫助爭取真正的民主。

透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831制度有很大機會會增加選民中短期的利益,但在長遠它可能會穩固這個不真正民主的制度。但就算是否決了它,我們也看不到這將會如何增加在長遠間獲得真正民主制度的機會。是什麽妨礙我們獲得真民主?答案很明顯:香港的政黨/政團,不論它們在香港做什麽,不論制度如何變化,它們也不會得到改變局面的能力。因此,回到現實,接不接受政改取決於香港人想要的到底是什麽。假如香港人想要的是梁振英下臺、選出相對願意跟隨選民意願行事或做事不太亂來的政府,831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香港人想要的是真正的民主,那接受政改與否并不是一道重要的問題,他們應該問的是:要獲得什麽樣的能力,要怎樣獲得這種能力,才能改變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