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活出真我」,很想要吧

「活出真我」,很想要吧

我們都想要「活出真我」。論「活」,用最簡單的方法辨識--我們既存於世上,豈不就是活?而「真我」何在?「我」會是「真」的對立--「假」嗎?

人類存於世,非一個可以完全獨立於外的個體。我們的言行、選擇,往往如與世界共舞,影響千萬的人;同時也受千萬的人影響。既然如此,是否就可說,我只是世界的其中一個部件,依此碌碌而行,故無「真我」,反之為「假」?不然,筆者認為「真我」是永存的--人會據自己的經驗、際遇而作不同選擇。人的背景和靠依就這樣逐步建立,為當下一瞬的選擇,奠下根基。而這一瞬,就是「真我」。

如上所言,「真我」是必然存在的。因為不論人做出怎樣的抉擇,其當下的一瞬必依仗於本體--而本體由橫的世界構築、縱的過去堆積而成。我循此洋洋或碌碌立於天地間,我必為我、我必為真。我毋用做額外的事,我所活的,無容置疑即為「真我」。

但吊詭的是,許多人認為,自己受制於世界規限,感覺自己所做的均為勢所迫,表現不了「真我」。究其原因,是對「真我」的另一種解讀。於此的所謂「真我」,實是人理想中的自己。他們希望脫離世界,可從心所欲。世界之於他們,成為羈絆而非「可與爾共舞」的友伴。

他生於香港,他渴望自由,然而他依舊如大多數的青年般升學、工作、養活家庭。他覺得,自己遭香港社會甚至自己的家庭束縛了。從小到大的教育,使他不敢孑然離開父母朋友,不敢往流浪、往心目中的所謂「真我」走。他如是想。

這是許多人所思索的。看來,他們很是可憐。然而轉來一想,這終究還是心慾問題。終日自怨或埋怨世界,把自己抽離後觀其運行,當然會感覺不公不忿。或許,他們就是忽略了自己之與世界共生,無法認知自己的位置。

何時接受、放下;何時排難、追求,確是太難衡量了。而當中永不止絕的矛盾,恰就是「真我」的本質吧。

筆者同樣認為我的「真我」是追求自由的心,但不認為自由就要脫離一切規範。道說「超以象外,得其環中」。佛言「出世,然後入世」。我的「真我」自有已有,一般自然而生的行為皆為「真我」。這些行為,是基於思想上對世界的觀察、認識、學習,以直白無遮的心態建構自己所喜愛的。超脫而思,許許人類皆能;惟多戛然而止,沒能抱超然游思之餘,又以之重新進入環中、投入世界的運行。反之,若真能緣上述兩句而行,則表現出來的行為,已然經過內心的意願及世界的現實洗禮,自不會引起迷思,不會再使人疑惑我非「真我」。

如此,「活出真我」其實很簡單。「真我」早已在你手,只在於你是否認知。「活出真我」是每個人自然而為的(其實,質疑自己是否「真我」、或是對世界的任何不滿,也是「真我」的一種體現吧;而不斷轉變的「真我」所朝向的,就是「思索與悠然」、「接受與放下」、「排難與追求」的混合體),只在乎人的不一路向。

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真我」就體現於「超以象外」後重回世俗所表現出來的心境,亦即所謂「從心所欲」。而這裡的「距」由「仁」而生,不會超越法度、損害道德;「不逾距」,就是從投「環中」的那一種逍遙自處的體現。

了解人與世界千絲萬縷的關係,明白人類行為的生成過程,自然就可明白現在就是「真我」。至於人何以做出離經叛道的行為,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上文純粹據己遊思及二三語句,妄自融合各家之說,非思想研究精密論文,如有紕漏錯失,謹受教。

小巷遊戲by易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