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Kubrick《警像》之存在價值

Kubrick《警像》之存在價值

攝 : Patrick Cheng

香港人,試想像一名警察出現眼前,您會馬上聯想到什麼?

近日區區一個民間攝影展《警像》,鬧得滿城風雨,展出單位Kubrick由於遭受大量匿名電話恐嚇而提早將照片撤下。小事?撫心自問香港的言論自由剩下多少可以被剝奪?當繼續任由白色恐怖由官方層面滲透至民間層面發酵腐化,香港離昔日的東德、今日的北韓不遠矣。

藉此機會講講Kubrick,Kubrick是我最鍾情的Café/Bookstore之一,它有著很多文青喜歡的元素(利申:筆者只屬偽文青),簡單而言就是有個性!由Kubrick的藏書就可以窺探一二,當中包括同性戀、政治倫理、女性主義、宗教比較、環保、社會公義、公平貿易等社會上富爭議性的世界性議題,連坊間大型書店都鮮有出沒的冷門題材都有機會在Kubrick出現。

書店,作為一個為大眾提供知識的場所,實在不需要亦不應該有既定立場,因為相信閱讀就如相信知識傳遞後,讀者有能力去自行思考、分析、批判。當21世紀仍存在限制知識傳播、懼怕人民批判思維、排斥普世價值的國家,其治國智慧大概與焚書坑儒的秦始皇無異。

重談Kubrick主辦的《警像》攝影展,如攝影師陳偉江所言,照片是沒有帶著任何針對性立場,原意是希望透過不同的警員照片,讓觀眾重新思考警員。加上作品是攝於去年七一遊行,理論上與雨傘運動後衍生的警隊形象崩潰無關,為何有人會因為區區數張警員照片就如驚弓之鳥?唯一解釋是他們心中有鬼,在讀入照片傳達的信息時,理解為自己無法接受的信息,自動對號入座。

一張警察近鏡大頭照,能反映出什麼?從網絡上重看《警像》作品,見不同警員穿著整齊制服、神情肅穆,相信正在執勤,沒有標題沒有描述,明顯為要留下更多空間予觀眾思考,是文學、藝術作品經常出現的「留白」手法。如果該輯照片令持相反政治立場的雙方都聯想到同一信息,更證明此信息已成為社會主流看法,恐嚇《警像》攝影展的兇徒亦愚蠢地以曲線證明這個事實。

過去,警隊的存在價值是「除暴安良」、「維護社會秩序」;今日,警察的存在價值尤如提醒市民「警察濫用私刑」、「七警逍遙法外」。事出必有因,警隊形象跌至回歸以來未曾出現的最低位,一切始於雨傘運動及近期反水貨運動中,多次顯示出香港警察在執法上偏頗,政治不中立,對示威者過度使用暴力,打擊傳媒機構及無理拘捕示威者等違反人權行徑,令香港市民對香港警隊極度失望。

在市民心目中,警隊當中有害群之馬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理性點看,香港警隊中一定仍有良心未泯的警察。不過,這不能成為以偏概全的撐警理由,警隊若不盡快將知法犯法的同袍交由法律嚴懲,恐怕連相對理性的市民都會對整支警隊失去耐性,直至警民合作關係不再,才是警隊完全崩壞的開始。沒有市民信任,警察只是零!

紀律部隊是制度的機器,服從是其天職。自古以來,服從行善者行善,服從行惡者行惡。梁振英、黎棟國、曾偉雄等人是善是惡?相信已毋須留待日後歷史定斷,以權力打壓民主訴求者必然是人類歷史上的公敵,遺臭萬年。至於香港警察,仍有選擇的餘地,今後為善或為惡?將影響日後每幅「警像」給予公眾的印象。與其白費納稅人金錢買下電視黃金廣告時段、找幾個警花派傳單,倒不如還原基本步:安份守己做個好警察。

今天,暴力威脅下兇徒終於得逞,Kubrick的牆身已完完全全「留白」,但空白一片就等於是空白?留白往往令人更多尋思、反省。佔中期間,無數「警像」已刻劃於市民腦海中,只要七警一日未罪有應得、警隊一日未就濫用暴力向市民公開道歉,每幅警像、每一位現役警察的存在都會提醒香港市民:警察仍未找數!正義仍未得到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