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拉拉啟示錄——女性受教權的鬥士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名單公布,由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和印度兒童權利運動家沙提雅提(Kailash Satyarthi獲得,其中年僅17歲的馬拉拉,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致力於爭取女性、兒童受教育權的馬拉拉,在傳統部族文化壓抑下成長,不能接受塔利班組織剝奪女性受教權,積極在巴基斯坦各地發表教育平權的言論,引發塔利班組織的不滿,2012年10月9號放學途中,被塔利班分子槍擊頭部,在國際協助下送往英國就醫,康復後她仍堅定信念,她說:「經過槍擊事件,我還能看見、說話,這是我第二條嶄新的生命,我要努力讓每個女性、孩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她不屈不撓的決心,受到國際喝采。

「塔利班化」環境
女性受到嚴重箝制

馬拉拉的家鄉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斯瓦特山谷,馬拉拉受到關注的起源是在2009年,塔利班組織開始高壓統治斯瓦特省時,10歲的馬拉拉為BBC撰寫匿名日記。日記中她描述當時在塔利班控制下女孩求學的艱難,塔利班要求關閉所有的女子學校,並到去上學的女生家中威脅、恐嚇。政治大學阿拉伯語言學系助理教授劉長政表示,塔利班組織極端、高壓的行徑,其實是受到沙烏地阿拉伯的瓦哈比教派影響。

瓦哈比教派教義認為,過度的西方化會造成世道的衰敗、世俗化,於是希望能回到七世紀先知默罕默德傳教時,「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狀態,女生不需要受教育,即便女性受教育也難保找的到工作,教育並不會翻轉女性的生活,因此受教育的女性愈來愈少。根據統計,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受教育的婦女僅占18%,在塔利班組織進入巴基斯坦,女性受教育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

馬拉拉父親(Ziauddin Yousafzai):「馬拉拉會像隻小鳥般自由。」

在貧窮國家、部落文化、父權社會中,上學對女性來說是人生中的大事。登記入學意味著,認可她的身分跟姓名;准許入學意味著,她進入夢想及渴望的世界,在學校她可以為自己的未來、挖掘自己的天賦。在女性極度被打壓的社會環境下,馬拉拉父親(Ziauddin Yousafzai)興辦女子學校,鼓勵女性受教育,在馬拉拉四歲半時,允許她到自己的學校上學。他賞識馬拉拉的才智跟聰穎,鼓勵馬拉拉與他同坐、一起接待朋友、帶著馬拉拉一起參加不同的會議,並將所有良善的價值,灌輸到馬拉拉的人格特質上,另外,他也教導馬拉拉,捨棄「女生就是要服從」的訓誡。

在馬拉拉自傳《我是馬拉拉》中提到,男人們可以在城裡自由活動,我和母親卻必須要有男性親戚的陪伴才可以出門,即使是五歲小男孩也可以,這就是傳統。我很早就決定不要這樣生活,我父親總是說:「馬拉拉會像隻小鳥般自由。」
「人們常問我,是什麼讓馬拉拉如此勇敢?我告訴他們,不要問我做了什麼,我所做的,只是沒折斷她的翅膀。」馬拉拉父親(Ziauddin Yousafzai)說道。

為沉默者發聲
堅信教育能改變世界

2013年,馬拉拉以「巴基斯坦最勇敢的女孩」登上時代雜誌封面,聯合國也將她的生日11月10日訂為「馬拉拉日」,巴基斯坦一所女學院更名為「馬拉拉大學」,支持這位冒生命危險「捍衛女孩受教權」的少女。同年,她受邀到紐約聯合國總部演講,她提到成千上萬的人被恐怖份子殺害,數百萬人因此而受傷,她只是其中之一,她站在台上,不是為自己說話,是為那些無法讓人聽到他們聲音的人說話,為每一位孩子能接受教育的權利發言,即使是塔利班、所有恐怖份子和極端份子的兒女,都要能受教育。馬拉拉表示,對抗文盲、貧困和恐怖主義,是一場壯麗的抗爭,讓我們撿起我們的課本和筆,它們才是威力最強大的武器,一個孩子、一位教師、一本書和一支筆可以改變世界,教育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