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想去日本買電器的日子(日本人例外三之三)

之前一連寫了兩篇東西批評日本的種族歧視,我猜很多人都不會認同我的想法,因為平常大家去日本旅行,頂多就只會感到一點語言溝通上的不便,並不會真的碰上甚麼排外的情況。沒錯,單從遊客的角度而言,這個世界上還真難找到比日本更理想的目的地。它的治安良善,使人用不着像在巴黎甚或墨西哥那樣擔驚受怕。它秩序整潔,令人放心,火車準時得可以用來校準手錶,廁所也比大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的飯館乾淨。它的人民有禮和善,你不用提防他們藉故親近,可以信任他們對陌生人主動提出的協助。更不要說風光、飲食和消費上等種種佳美趣味。再加上如今日圓廉宜,我實在想不到有任何不去日本旅遊的理由;除非你仇日。

我不仇日,相反地,我對這個國家一直有份尊敬,以及莫名的親近。親近,是因為它在許多方面都能被我們當成中國的鏡子。由於相似與差異兩端的拉鋸,這面鏡子時常可以折射出一組複雜的鏡像,提醒我們或許可以學習的東西,以及應該避免的問題。

比方說它的種族歧視。

今年年初,柬埔寨司法當局起訴一家日本人開設的酒店,指它違法。它的防火安全設備很健全,它的飲食衞生標準也遠遠高出了當地平均水準,它不欺客不搞怪,幾乎挑不出甚麼毛病。它唯一的問題就只在於這是一家「Japanese Only」的酒店,把日本國內那套「外國人不可」的習慣直接搬到外國去了,就連柬埔寨本地人也不許入住。同類例子,別的地方也有,只是柬埔寨當地的人權組織實在看不過眼,決定訴諸法律。

我想這家酒店的老闆大概從沒想過這叫歧視,正如鼓吹學習前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曾野綾子也沒料到她的言論有多過分一樣。對他們而言,對許多哈日的朋友而言,這只不過是為了生活習慣的便利,是種出自文化特性的考慮而已。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日本是特殊的,它與眾不同。尤其日本人自己,最最沉迷這林林總總的「日本人論」,關心自己的獨特文化,甚至自己的生理結構特點。我還記得,十年前有一本叫做《國家的品格》的暢銷書,又一本典型的「日本人論」,作者是東京一家大學的數學教授。他認為日本人一直學不好英文的原因是他們根本不應該學——他們有一套與眾不同的大腦運作方式,所以日本的學校應該全面廢止外語學習。

客觀地講,這當然不是全日本的共識。抨擊日本最猛烈的炮火,往往也來自日本。最愛談日本「加拉帕哥化」問題的,正是日本經濟學家。他們發現日本的手機要比iPhone早了十年就能上網和拍照,而Sony十多年前的地位就和今天的「蘋果」類似,有型新潮;但日本到底出了甚麼毛病?怎樣會出一批只能在日本使用的最佳產品?回想我小的時候,很多人去東京秋葉原會抱一大堆電器回來,因為那些東西外頭買不到,品質特別好。今天再想,這豈不可笑?蘋果會出一些只在美國發售的高級手機嗎?你會不會特地跑到加州買一些香港沒見過的iPad呢?

如果只是消費,這絕非問題。我們在日本買一些日本獨有的好物件,是用不着替他們的經濟擔心的。正如我們觀光旅遊,是用不着害怕種族歧視的;只要你不打算住下來甚至移民,他們依然是那麼地彬彬有禮,客氣周到。但是看到他們,我很難不想到中國。如今的中國,凡事都愛標榜「中國特色」,就連一些違反普世價值的觀念,以及不符國際行為標準的事情,也都能用我們自己的文化特色解釋過去。

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可以用文化解釋的東西了,只不過可以解釋、可以理解,與可不可以接受是兩碼子完全不同的事。殺人犯之所以殺人,也總是有原因的,不是嗎?日本的種族歧視問題、日本的文化內向,背後或許有很深層次很複雜的文化原因。中國各種制度與社會上的現象,或許也有不少「中國特色」的理由。但這一切原因與理由,都不會使問題變得不是問題。

原文刊在《飲食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