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走訪瑞典穆斯林移民區——社區自決

*原文載於作者Facebook專頁

巴黎《查理周刊》事件後,活躍於德國城市德勒斯登的示威運動Pegida(愛國歐洲人反對西方伊斯蘭化)迅速擴展至北歐。今年二月,瑞典第三大城馬爾默(Malmö)首次舉行反伊斯蘭集會,參加者出奇地比其他歐洲國家少,據當地警方統計,Pegida支持者只有三十人。相反,約五千名反對者到場反包圍示威人士,當中有大批十多二十歲的瑞典穆斯林青年舉起標語反對仇視穆斯林移民,瑞典政府就事件重申立場,強調北歐乃多元文化社會,不同族裔間必須互相尊重。

但事隔不足一星期,鄰國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接連發生槍擊案,攻擊目標正是把先知穆罕默德畫成狗的瑞典漫畫家威爾克斯(Lars Vilks),釀成傷亡,北歐猶太安全理事會主席蓋爾凡(Michael Gelvan)解釋槍手行凶動機:「這是發生在巴黎事件的翻版」。面對恐怖襲擊,北歐民眾開始憂慮穆斯林社群,社會上形成一股恐懼氣氛,質疑移民政策的聲浪因此再起。

北歐移民政策利與弊

談北歐移民政策,總會與難民制度一同討論。基於人道立場,北歐國家每年接收大量難民,以瑞典為例,去年瑞典一共收容多達八萬名難民,他們大部份來自戰亂地區如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索馬里及非洲剛果,無情戰火掀起了嚴重的難民潮。一般來說,瑞典政府採取來者不拒的態度,凡是逃亡到瑞典尋求庇護,都可輕易取得難民身分,分配到全國各省的難民收容所居住,包括斯德哥爾摩、哥德堡、赫爾辛堡以及馬爾默等等,其中南部城鎮馬爾默最多中東難民聚居。瑞典政府不僅每月派發補助金,更安排孩子上學、成人接受免費瑞典文教學,享有平等教育和醫療福利,協助少數族裔融入新生活。

說來動聽,其實問題多多。難民過盛漸漸造成房屋不足、資源分配甚至社區治安問題,令高舉反移民大旗的極右政黨勢力抬頭。2014年9月瑞典大選中,激進派瑞典民主黨(Sverigedemokraterna)得票13%,成為全國第三大黨,他們要求制止難民湧入,言論針對穆斯林和新移民,其政治立場得到不少選民認同,反映移民政策失衡,土生土長的瑞典人不滿被他人佔用資源,且穆斯林新移民強姦瑞典少女的罪案倍增,令城市治安變差,包容論不再。


Rosengård穆斯林移民區

走訪穆斯林移民區 與Connectors Malmö創辦人對談

如果要選出瑞典治安最差的社區,非Rosengård莫屬。Rosengård位於馬爾默近郊,是1960年代百萬建屋計劃(Miljonprogrammet)其中一個發展項目,由於樓價低廉,吸引弱勢族群聚居,市政府估計約86%居民有移民背景,穆斯林人口佔大比數,幾乎每天區內都有罪案發生。當我深入走訪這個被瑞典傳媒標籤為極度危險的移民區時,才發現屋苑外觀貌似香港彩虹村,社區設施齊全,商場內的理髮店、中東服裝店、超市和快餐店寫滿阿拉伯文,假日大街上總有警察駐守。

居住在這區,穆斯林暴動頻生,治安差劣,偏偏有兩位學生選擇於這區創辦基層組織Connectors Malmö,嘗試聯繫區內居民,想盡辦法化解社會矛盾,改善城市形象。三月中旬,我親身到工作室跟他們做了一個訪問,而訪問前一星期就在工作室對面發生了一宗槍擊案,瑞典報章也有報導。「當晚七時我們離開工作室,八時許外面發生槍擊案,Rosengård一向治安差,附近常發生爆竊案和暴力事件,街坊早已習以為常。」 創辦人Joshua Ng說。明知道這區危險,仍堅持參與社區工作,與居民建立緊密聯繫,只因他們很愛這個城市。


工作室

由學生帶頭 改善城市形象

Joshua Ng,二十二歲,馬來西亞人,三年前初到瑞典,在馬爾默大學修讀國際關係,後來認識了來自阿根廷的同學Julieta Talavera,二人覺得這裡很美,歷史建築與北歐風格新式公寓並存,每週平均有數千遊客專程由哥本哈根乘火車前往馬爾默觀光,但治安問題,令學校和社區之間有層隔膜,學生很難融入當地生活。「我來瑞典前還以為北歐國家沒有社會問題。馬爾默市政府有意改善社區環境卻無從下手,不只學生,新移民更加對瑞典難以產生歸屬感,於是我們成立組織,落區收集居民意見,然後向市政府反映。」

我問,瑞典人還未發聲,你們身為留學生,為何這麼著緊當地問題?Julieta聽後笑說:「雖然瑞典政府標榜自己是開放包容的國家,說種族歧視不存在是騙人的,看主張反移民的瑞典民主黨那麼受歡迎,便知道是甚麼一回事。」種族主義問題往往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不論你是移民或學生,對日常生活都有影響。


The Pop Up Space

重建計劃 社區自決

除了社會問題,社區環境也值得關注。數月前,他們開展了名為「The Pop Up Space」活動,透過舉辦講座、工作坊、單車維修服務及戶外茶會,讓居民有機會參與公共空間設計,一起討論社區未來發展,投票選出理想的重建方案。「廣場空置多年,如果可以增設幾張長板凳,或者變成休憩好地方。」「入夜後住宅區沒街燈照明,隧道太黑,居民擔心個人安全。」這些都是收集得來的意見,希望推動重建的同時,亦能保留歷史建築,絕不能破壞城市特色。Julieta有時會到市中心擺攤檔做問卷調查,街坊都很關心城市規劃問題,主動過來提出意見,移民區並不如外界形容般冷漠。

談到未來,他們正籌備暑期活動,打算在馬爾默合租一間房子,邀請世界各地的年青人同住在一起,將城市美好一面介紹給外地人,身體力行,實踐種族共和。

訪問後離開移民區,出口處旁邊一道行人天橋被噴上「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is」字句,鼓勵少數族裔融入社區,參與區內建設活動。重建計劃由社區自決是好事,瑞典才不像香港這樣,只顧圖利而漠視市民實際需要。觀乎香港的舊區發展,重建後的觀塘和灣仔囍帖街均已面目全非,失去本土特色。

文/圖:甄梓

*原文載於作者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