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台灣特產:布袋戲

沒幾個朋友知道我從小已經喜歡看台灣布袋戲,也沒幾個朋友知道布袋戲是甚麼,想了很久,終於動筆為諸位介紹一下,分享我看戲的感受。首先,這會是一篇長文,因為我打算從台灣布袋戲的歷史講起。

歷史緣起

布袋戲原是閩南一帶的傳統娛樂,每有祭典,鄉民搭建舞台,操偶師用手掌伸進布偶,五指分別控制布偶四肢和嘴巴開合。當時上演的戲碼多圍繞忠孝仁義等主題,寓教育於娛樂;布偶的角色分工與戲曲也相類似,共分為「生旦淨末丑」五種,這個設定沿用至今,無論是霹靂布袋戲還是金光布袋戲,每種角色的設計都能以此分類。

布袋戲在台灣得以流行,全因為一個家族,黃海岱家族。黃海岱早年創立的布袋戲劇團風靡全台灣,行內地位崇高,有「通天教主」美譽,二零零七年以逾百歲高齡仙遊。黃海岱的兒子黃俊雄將父親作品改編,他便是「大儒俠史豔文」的生父,同時也為往後的布袋戲劇情定了基調:古裝武俠類。更重要的是,七十年代黃俊雄把布袋戲搬到電視上去,加大布偶尺寸,把傳統的銅鑼鼓樂改為流行音樂,一時間轟動台灣,全民收看欲罷不能(即所謂「驚動武林,轟動萬教」是也)。盛極之時,連國民黨政府都跑來找碴子,將之禁播。

流行文化象徵

經歷過黃氏家族兩代人的經營,布袋戲的發展更趨成為台灣的流行文化之一。黃俊雄育有四子,長子黃強華與次子黃文擇立自門戶,創立霹靂布袋戲品牌,預先拍攝好再製成錄影帶發售。草創時期劇情與大儒俠仍有接合,後來則完全脫離,以萬年不死的主角素還真,一頁書二人譜寫了接近三十年的江湖恩怨,以一檔接著一檔,一檔二十至四十集不等,每檔主線劇情相連,至今已經拍攝了接近二千集。布袋戲還有一個特色是單人配音,黃文擇是霹靂布袋戲唯一的配音員,多年來聲演大大小小上千個大俠,有「八音才子」的美名。

霹靂布袋戲的出現,把布袋戲帶進全新的時代:布偶設計越見精美(如頭飾,衣服,連秀胸肌也做到),尺寸也比以往更大,更難操控;劇情亦漸去宣揚忠孝仁義等主題,透過龐大的編劇組,角色性格更具血肉,門派勢力之間的爭鬥帶出人物的恩怨情仇,打鬥場面輔以先進的動畫特技,所以動人有之,熱血有之,感傷有之。多年來霹靂獲利甚鉅,一度延展電影製作,又收購了電視頻道定期重播劇集,即便是香港,漫畫家鄭問也曾經與霹靂合作,將霹靂布袋戲漫畫化。

霹靂布袋戲屢獲殊榮,年青人大多喜愛收看,不少大學也設有布研社學會,有時會邀請編劇現身說法。霹靂布袋戲儼如當前台灣布袋戲的無線電視。

布袋戲的「大台」

那麼港人熟悉的史豔文走哪裡去呢?黃俊雄的幼子黃立綱三十而立(真的很年輕,與兩位兄長相差有二十幾年吧),零六年職掌金光布袋戲,接手父親衣缽,使史豔文重生,金光布袋戲沉寂一時,復又光華燦然。而此一時,彼一時,霹靂布袋戲近年開始面臨劇情失準,亂用特技,捨棄以往最精彩的打鬥動作設計(下刪很多字)等問題,總之變差了。黃立綱先後延攬了霹靂布袋戲兩位金牌編劇羅陵與三弦,羅陵負責了兩檔劇集,主要更新大儒俠史豔文的劇情,砍掉不少古早設定,把往後的金光背景設為架空歷史;而三弦一上手,如魚得水,在兩位新晉編劇的支持下將金光的劇情推向高峰,吸引不少戲迷過檔收看金光。(包括小弟)

我們可以從布偶設計,劇情處理,特技動畫和配音口白欣賞布袋戲。布袋戲最大特色是單人配音,要一人處理不同身份,模擬其聲音,如老人,小孩,女性,配音口白也要顯現角色特徵,例如一頁書是先天高僧,黃文擇便以高亢的聲音演出;素還真一介儒生俠氣,口白便要顯得斯文有禮。很多新戲迷一聽,也許誤以為有幾個配音員唸口白,實情是一人聲演多角。過檔之前,我聽黃文擇的口白已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年紀大了,甚至我懷疑主角一頁書接連幾檔都沒有現身(他自從被魔佛廢了手臂,療傷療了差不多兩年)的原因是黃文擇無力聲演其高亢的聲音。相比之下,黃立綱聲演金光諸角色,開始時也是面對經驗不足的問題,不夠神似,後來努力一番,也逐漸掌握了角色的神髓,賦以生動,有血有肉的聲演。此消彼長,眾人皆見到金光的努力,及霹靂固步自封的窘態。

說起來,之前大台重播大時代,一時間全城為一部廿幾年前的劇集熱議,確實有點可悲;霹靂布袋戲也開始有此現象,部份經典角色重出江湖,以前是劇情需要,如一頁書為了對付魔神棄天帝,請到風之痕出山助陣;現在,竟有點借舊角色喚回老戲迷的感覺。下一檔劇集霹靂將會重推超級經典的亂世狂刀,台灣戲迷紛紛慨嘆,害怕現任的編劇組會破壞舊編劇寫下的經典角色。「退隱在布偶間總好過被拉出來,給新角練等。」

至於更詳細的一些布談,以後會不時寫文分享吧。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篇文多了解台灣布袋戲的演變及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