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楊雪盈:一次社會運動中民間自我庫存的經驗

攝影:Why Wong(雨傘運動視覺文化庫存計劃成員)

「雨傘運動視覺文化庫存計劃」原先是由網上透過社交媒體召集的一群義工,於去年10月14日組成,是一個民間自發的庫存計劃。首次會議在立法會申訴部的公眾入口前,起初只是一個集合點。意外地,竟也來了60多人,大家便索性席地而坐,將計劃的目標與實踐方法逐一討論。眾人來自不同背景,當中大部分來自文化及學術界,但亦有學生、OL、金融、地產、工程等等不同背景的人士。

經過反覆討論及修正後,我們將主要工作分成四部分,分別是資料搜集、資料整理及分享、研究報告及設立暫時的倉庫;我們亦將小組的工作範圍作了明確界定,包括:

一、記錄這次抗爭運動,「佔領」區內的包括物質性、物理改變及與市民的互動;

二、只在佔領者決定退場後,才會將物品撤離(已遭遺棄的物品例外);

三、我們不是在記錄「藝術」,而是記錄在一個具爭議的政治環境中,市民參與抗爭運動的種種表達。

眾人除了集思廣益外,亦貫徹了運動的精神,有力出力,將計劃付諸實踐。將三個佔領區有系統地劃分成14小區再製成地圖,便是建築系學生的手筆。在計劃帳篷出現之前,大家要接力使用,便靠在場物資站的幫助;後來透過網上平台宣傳計劃,在金、銅、旺三區做了多次簡介會,集合了200多位義工,由各小組組長帶領,密集地在所屬地區作各種質性紀錄,再從紀錄中整理出一份拯救物品清單,以便在危急關頭時,按大家原先同意的原則,將物品移送到安全的地方。這些原則包括:是否有較重要的歷史意義及時間性?能體現民間創意和空間改造嗎?製作者又是否同意這安排?義工會盡量聯絡製作者,或從周遭的物資站打聽。各種考慮,是以恪守道德倫理原則為要。

在整場運動中,我們共收集了約1500張海報、300件實物。使用簡化了由博物館朋友提供的表格,分別將物品量度尺寸、拍照及入檔,再確認作者。配合義工已上傳的資料,一併整理到網上及其他平台分享,期望能讓海外或未經歷過雨傘運動的市民公眾,能有系統地知道香港雨傘運動的面貌,亦期望能成為往後學術研究的參考資料。網頁方面,亦會以MATADATA方式整理好,以地圖呈現三個佔領區的資料,預計於6月下旬會完成會第一階段並開放,隨後亦會以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的方法補充和更新資料庫。

實物處理方面,全靠有心人幫助解決了短期倉庫的問題,讓記錄工作得以延續;然而,我們也要在此段時間內找出一種較可行的處理物品方法。這也牽涉了組織的自我定位,到底是像原初的想像一樣,以「中介人」的身份為物品配對適合又可靠的保存機構(到底是否存在?),抑或能以民間的力量,建立另一種有別於官方的庫存空間?這是相當值得思索的問題。

組織至今的工作全是由民間力量主導,由於參與的義工本身也是行動者,如何以庫存計劃成員的身份延續運動,轉化成一個Living Archives,便是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曾提出未必所有物品都適合被「博物館化」,而是能夠更生活化地被使用,希望收集所得的物品能繼續在爭取民主的運動上起積極作用。故我們希望能實踐一種分散收藏的方法,讓適合的物品能散落到民間。譬如會聯絡一些相熟咖啡店、書店等,讓部分物品放置在一般市民大眾能接觸到的地方,繼續使用,連線呈現,生活化地將物品的使命延續;甚至現在的倉庫,或也可成為另一個實踐更多想法的地點。在此期間,我們亦正籌備於今年9月舉行一個實物展覽。展覽將緊扣計劃開展時的幾個命題,包括「為何要佔領?」、「運動中公共空間的解放」等等,將以實物及出版形式呈現。

我們不希望將自己定性為純粹整理資料的組織,而是希望更具行動性,更有機地將庫存計劃扣連到民主抗爭運動。由組織成立之始,凝聚了一種「共同」,當中包括民間博物館的前輩們的寶貴意見,以及各義工在實際情況中的應變決定,當中衍生的合作機制及力量,都是極珍貴的經驗。

隨着運動的結束,眾人也返回自己一貫的崗位上。庫存計劃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動,加上有保護收藏地點的考慮,現在活躍於計劃的義工只剩20餘人,這是必然發生,也是必須面對的現實。譬如說,計劃開始時,開宗明義,是一個由佔領者參與的計劃,當佔領運動結束了,大家便不再是佔領者,所做的工作又和整個運動有多少關係?

我到底仍相信是有的。當下香港的博物館體制極其封閉,實際上並沒有渠道能和民間互相作用。譬如康文署轄下的博物館每年有撥款逾6000萬元,手握着最大的資源,亦是最能接觸到大眾的平台,卻只能不斷維護建制。民間的小組織卻愈來愈難發生,愈來愈難經營,也更見得民間聲音的重要。庫存是長遠的工作,物品保存的時間越久,回看就越具價值。然而,「計劃」只是短期性的組織,在命名之始,相信也很難承諾(或想像到)遙遠的將來,誰預料到,會有這樣多的可能性,能集合到多少力量,讓保守及官僚化的地方有改變,這是一個屬於更多人的「共同」課題。

作者為雨傘運動視覺文化庫存計劃發起人之一

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文章刪減版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5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