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特區政府識條鐵咩!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特區政府識條鐵咩!

長達20個月的政改爭拗終於在一班豬頭蝦碌中黯然落幕。特區政府呼籲社會可以暫時放低政治,梁特更聲稱修尾兩年會專注發展經濟民生。《路邊政策組》聽見特首這樣說,真的當堂嚇一跳,然後得啖笑!第一,要社會暫時放低政治爭拗可能只是特區政府的良好主觀願望,事實是梁振英以至多位負皮局長本身就是惹火油物,梁振英更可説是萬惡之源,喜愛挑撥紛爭,要議員和市民乖乖做順民根本是不切實際的。第二,想搞好經濟民生,特區政府懂嗎?有橋嗎?做得掂嗎?

這篇就先談談如何有效益地發展經濟。

多年來,特區政府的發展思維都跟北大爺一樣,仍然停留於舊時代,以推土機模式去拉動經濟。投放很多資源興建大型基建,追求起完拆、拆完起的偽GDP。眾所週知興建大型基建十分耗時,於是往往都未見其利先見其害。第一,不計各項基建的爭議點,多項基建差不多同時期上馬,頓時已經suck up了很多公帑資源,令政府不可能在其他有發展潛力產業或改善民生方面(例如安老方面)也大手筆地投入應有的財力、物力與人力。第二,多項基建工程並行亦立馬對建造業工人需求造成沉重壓力,而因為輸入外勞幫補屬不能碰的敏感議題,最後結果是工人短缺,推高工資和建築成本,甚至延誤工程。

除了起基建,香港經濟發展一直為人咎病就是過份依賴金融地產,然而大力發展這兩項產業都會不妥的影響。財爺經常強調要發展及鞏固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無疑香港已經成功做到了。但曾經都有不少學者質疑國際金融中心只是一個美譽、一個願景,之下並沒有具體內涵。究竟我們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最強項是哪些?怎樣應對競爭對手的挑戰?最終極要發展到什麼規模?過往和現任的財爺從來都沒有具體闡述過!難道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只是追求上市容易、集資多、炒賣勁?上市公司質素、投資產品多元、完善監管則淪為次要?你看港交所就是以這重量不重質的思維營運一個有錢人先玩得起的金融賭場!

況且金融發展得再好,基層以至很多中產得益都是很少,甚至是零。原因有二,要玩金融玩到賺錢,首先你要有本錢,現實中有多少個方展博?第二,金融業能夠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就業職位不多,數據顯示任職金融、銀行連保險業人士只有20多萬人。而且,不計只昆人水炒金炒外滙炒股炒孖展的低級經紀,一般入職門檻都高,真ibank就更加難入。

至於地產這門生意,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百分之九十九都歸地產商。地產商又為求創造更多經濟效益(俾自己),唯有每個盤都豪宅化賺到盡。樓價升,香港GDP自然都升,地產商是不是很偉大呢?高樓價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及社會成本,這裡不用多説,大家都很清楚。

那麼香港還可以發展哪些產業呢?選擇其實有不少,而且統統都極具發展潛力,能夠創造很多惠及各階層的就業機會,同時解決部分社會問題並為香港帶來財富!

先舉一例,執筆之時傳來王維基先生慨嘆「香港電視冇得做」,今年九月後可能只會專注搞網購業務,聽罷實在感到惋惜。因為創意文化產業是一項覆蓋面廣闊,高經濟效益,提升城市軟實力的不二之選。你看南韓、台灣、泰國、甚至印度於發展創意文化產業是何等用力。其實香港電視劇和電影都曾經叱咤一時,風摩東南亞,可惜後來一台慢慢獨大,電影投資者縮骨,被日韓台追過了。

一套電視劇或一齣電影,由計劃到拍攝、到後期製作、到播影、到發行、甚至爆紅後所帶動的旅遊業⋯所需要的talent,所consume的飯盒,所投入的廣告費,所衍生的產品和創作,所創造的經濟效益…能夠養活很多很多人。更何況如果有四個免費電視台!Gen Z乃充滿創意、甚懂得媒體運用、滿懷表演慾的一代,很多都希望或者適合投身創意文化產業。而電視台從來都是孕育明日之星、大導演、大編劇的搖籃,無奈特府沒有從經濟角度去考慮,卻反而認為傳媒都是洪水猛獸,需要嚴格監控,故全面封殺香港電視,將搖籃扼殺剩一個半個。

除創意文化產業,本政策組以前提議過的銀髮產業、環保能源產業、初創企業金融服務或高端智能物流產業都是切合香港城市定位、具前瞻性兼大有可為的優勢產業。(將來再逐一深入探討。)可惜特府中主理經濟發展的官員守舊落後,彷如井底之豬!以上種種,佢哋識條鐵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