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被遺忘的阿怒

被遺忘的阿怒

文:見則思@思政築覺

電影《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大獲好評,無論大小朋友都讚不絕口。電影其中一個訊息是悲傷(阿愁 Sadness)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具體講述傷感如何為人生經歷帶來立體感。但另一個情緒專員阿怒在電影中似乎就沒有得到如此正面的處理。除了一開始介紹阿怒出場時,說他做的一切也是為了公平外,其他時間阿怒也多是令主人翁發脾氣和作出衝動行為。社會經常強調和平理性,究竟和阿怒的角色有沒有衝突?

為甚麼我們會憤怒? 巴士飛站、上司卸膊、被騙買點數卡、男友偷食、食水有鉛等等千千萬萬的原因,可以說憤怒是與不公義、不平等、不合理的事情有關的情緒反應。憤怒情緒的行為反應小至反一個白眼,以至怒罵、襲擊,真的是可大可小。現代社會中,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能控制怒氣以及其行為,的確可以維持社會秩序。但在一些極端的事件上,例如同學被欺凌圍毆、女士被非禮甚至強暴、老人被虐,如果還保持所謂「和平理性」,而不怒罵或者出手制止,根本不乎合人性,甚至可以說是麻木不仁。 聖經哥林多前說「愛是不輕易發怒」(Love ….. is not easily provoked),而非「愛是不發怒」,問題不是「發怒」,而是為了甚麼而發怒。

控制情緒而達至「不輕易發怒」固然重要,當看到別人發怒,不論因由指責,也非良好的溝通方法,尤其是你就是那個令別人發怒的人。論語有云:「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指責別人發怒前,你有沒有檢討自己是否做了嚴重傷害別人的事? 如果沒有,你有否嘗試解釋,以化解誤會?

如果有一些人,做了一些令人憤怒的事,不認錯,不解釋,只會一副高高在上、嬉皮笑臉的態度,反過來指責你暴力、不冷靜,這種態度不叫「和平理性」,而是叫做「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