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需要什麼未來? 對討論《基本法》的思考

我們需要什麼未來? 對討論《基本法》的思考

雖然學生焚燒《基本法》的餘波已經暫時偃旗息鼓,但似乎在普選陷入北京設下的困局,經濟民生議題也成為你有你追、梁振英繼續走數的無間輪迴底下,由於政治和社會議題的結構性死局,直指結構核心的基本法修改討論始終無可避免。

前陣子有學者直指焚燒基本法的年輕人不分青紅皂白。或許,個多月前的舉動實在是難以釋懷的心結,以致學者需要指摘學生,沒有理解當日的歷史時空,之所以信任北京、接受基本法有其理由;再進而指摘未夠尊重客觀事實,不是心繫時局者應有的態度。

可惜的是,指摘學生不尊重歷史,既不能解決今日香港政治和經濟社會問題上的死局,邏輯上當日選擇合情合理不代表現時依舊適用,更不代表他們並不同情和理解當日的選擇。這種指摘論調,無疑是張冠李戴。

這也是經濟和社會問題!

當然,另外一些有心的朋友提出實在方向,有社運朋友針對基本法內的政治體制及民主化問題,提出基本法當日既沒有市民授權,今日也面臨北京毁約;另有學者點出藉透過「修憲」,達至社會公平正義,解決北京傾向把當日香港的經濟及社會體制急凍所造成的問題。

主張重新審視基本法的學生,不單單是回應政治上的訴求,更早已提出把經濟和社會上有利京商結盟的結構解凍,質疑第107、108條有關低稅和量入為出財政的方針;不單單點出當日沒有完全貫徹民主政治的理念,因此把大原則重新提上政治日程,堅定民間力量和政黨的共同底線;同時,也是結合民主與民生,向市民解釋基本法對經濟、民生的意義,負責任地回應市民生活上面對的不公義境况。

但令人疑惑的是,有法律界人士的觀點認為,已經沒有需要再把大理念挖出來,而如果涉及處理較具體的理念和綱領,更是一件麻煩事情;所以要提出先安排一些「較有迫切性」的事情。但面對這一種論調,實在有「斬腳趾避沙蟲」之感,如果民間社會討論理念和綱領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那麼和親北京陣營說「民主會搞亂香港」 有何分別?

面對政治現實 為社會長遠負責

我們如果相信民主政治,就不應迴避討論,不應將民間社會討論理念,視作耗用公民社會精神、時間、甚至資源,反而視之為鞏固民主基礎的協商過程。這已顯示社會面對憲政的兩種觀點:一種視之為既定的、守成的、靜態的結果;另一種視之為民主的、互動的、共同的過程,將公民和社會團體視為構成憲政的行動者。

守成的觀點如果只看着既定的條文,大可以還自信滿滿,說基本法能夠保護香港人的生活;卻無視政治上,一個源自北京及其盟友而生成的基本法根本與香港社會脫鈎,有如沒有地基的大廈,虛弱地面對北京的破壞,理論上強調守成,現實上卻展現無能為力。這種守成的觀點,更是把社會問題置之不顧,難道今時今日升斗市民面對的生活困難,與基本法下所急凍和鞏固的經濟和社會模式無關?

日常的政治和社會活動不是和憲政脫鈎。如果僅僅視憲政為一個既定而靜態的框架,而不是一個互動和共同參與的過程,那麼專業判斷很可能只是抽離社會,無視政治局勢和市民生活。泛民議員將繼續應對政府的經濟民生議題,傘後團體也主張重奪地區規劃,如果不能藉此機會,轉換守成心態,重視市民需要,則難以對香港的長遠未來肩負責任;摒棄討論修改基本法的可能,恐怕只會是脫離現實和脫離庶民的雙重離地而已。

本文原刊於香港《明報》,感謝授權轉載,原標題為〈我們需要什麼未來? 對討論《基本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