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海濱長廊四不像:何不索性改為 Shopping Mall?

海濱長廊四不像:何不索性改為 Shopping Mall?

其實我一直唔明白,為什麼尖咀海濱長廊會有個主題叫「星光大道」,我這樣說是很客觀的,絕不是貶低本港娛樂界,但「星光大道」落在海濱長廊,已格格不入不知所云。

例如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有李小龍像,李小龍是著名國際武打巨星,但問題係本港的功夫電影全盛時期,只不過在七十年代一段時間,八十年代已不是功夫片掛帥,五六十年代是我們常說的「粵語殘片」,而七十年代與功夫片有得揮很賣座的是咸片,不是說笑,真是咸片,即「肉彈」電影。如果要記載本港電影業,星光大道應該要有狄娜雕像、年青的召音音等當年著名「肉彈」才合理,無理由只記載一個年代某一段時間的港產片。

而八十年代,最著名當然是英雄片,為什麼星光大道不能有「周潤發 Mark 哥」雕像呢?期後九十年代初,監獄電影最風行,為什麼星光大道不能有「監躉」雕像呢?這是很認真要思考的問題。因為是星光大道嘛,是記載和推廣香港電影嘛,以上說的才是最賣座的港產片題材。

如果嫌「黑幫 Mark 哥」、「監躉」雕像太敏感,為什麼又不能加插充滿懷舊詩情畫意的王家衛《花樣年華》人物造形雕像呢?例如張曼玉穿旗袍的美態、梁朝偉浪漫不羈的形象等等,都很有美感,李小龍當然有型,但我只想問,為什麼只能有「美國公民而且是講英語的李小龍」而不能有地道色彩的港產片人物呢?

星光大道也包括已故名歌后梅艷芳雕像,但只有梅艷芳,為什麼不能同時有深受香港人歡迎的鄧麗君?是否因為「鄧麗君去過日本發展本身又台灣背景」所以「她的身份太敏感」呢?

難道「美國公民李小龍」又代表了整個香港電影業嗎?有梅艷芳,不能有張國榮,是因為 Leslie 是「同性戀身份」因此又「不好宣傳」嗎?而另一位流行曲歌王譚詠麟,又是否因為他「曾經在日本很紅」所以又「敏感」了呢?

星光大道有成龍手印,成龍的確曾經是港產片一哥,但為什麼沒有成龍雕像,又因為他「去了美國荷里活發展」所以又「敏感」了嗎?

星光大道根本一開始就是笑話,四不像,不倫不類。

海濱長廊就是欣賞海景休閑,如要推廣本港影藝事業,應該開設專屬的主題小型公園,小型已可,因為.......怨我直言,現在本港的娛樂事業已不斷走下坡,小型主題公園已足夠,而且更多發揮空間,不是把海濱長廊搞到古靈精怪。

旅遊業,很講求「貼題」,適當的地方做適當的事,否則只會破壞香港特色。

現在政府聯同大地產商,在民眾一面倒反對下強硬通過海濱長廊的所謂「活化」計劃,要在長廊加建零售點、食肆等等,而且更要命的是,竟然要加建幾幢四十呎至五十多呎的建築物,現有的星光大道已令長廊變窄,遊人稍為多些已很擠逼,還要加建幾幢幾十呎建築物,有無搞錯???構思的人有無常識?

不如把海濱長廊變成有蓋室內 Shopping Mall 吧,反正「活化」後,海濱長廊變「海濱後巷」,只欠蓋頂密封,還可以變成冷氣商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