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自資院校獨立王國

自資院校獨立王國

文:瑞玲

入讀自資院校似乎都是種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為了延續求學的路才作出的選擇。不知多少人認為這是個不太理想的選擇 — 學費昂貴,「性價比」卻未得到保證,無論是校園軟硬件配套或課程質素同樣如是。還未說到校園民主的部分,不論有多少重大決策學生無法參與甚至知情,只需成為在校方眼中乖乖交學費、努力讀書就好的「消費者」。這矮化學生地位之治校方式,對學生而言,顯然不能接受。因此,在未來,學生、教職員、行政人員共同管治校園(員生共治) ,以及更趨民主化的校政決策,我們必須勉力達致。

五十年不變的《專上學院條例》 院校儼如「無皇管」

要說到大部分自資院校的共同問題,就要先講及這條例,因這奠定了院校不被監管的「獨立王國」狀態。

《專上學院條例》在1960年代制定,自此後並無大改動,當中條文縱然過時及簡陋,卻仍為大多自資院校之監管條例。更準確而言,與其說這是對院校之「監管」,倒不如說是份教你如何成立大專院校,及往後不要被「釘牌」的基本行政條文。條文當中不但沒有對院校的行政、財政等作進一步規限,更沒為政府及自資院校訂明監管關係。

政府最常用一句「院校自主」,便快速撇清對自資院校之監管關係。即使政府當局在去年撰寫了《管治及質素保證良好規範守則》,為院校提供高層架構組成、高層委任程序,及公開財務報表等基本守則的建議,但結果在經公眾諮詢後,是說了句「交由院校決定是否採納有關建議」。以現時自資院校的管治心態,這無疑等同將所有建議告廢。 政府始終不願意對院校作具約束力的監管,連在財政和校政透明度、管理層組成的基本範疇也不作規管,結果多年自資院校「無皇管」,猶如獨立王國,終致財政、校政等問題叢生,學生苦不堪言。

學費年年加 毫無規管

自資院校在名義上雖為「自負盈虧」,但事實上接受政府的資助並不少,包括政府以象徵式租金批地、配對補助金、自資專上教育基金、研究資助等,當中涉及的公帑逾數十億。縱然如此,好些院校校方仍會托詞以「冇收政府錢」為由,稱不需向學生及公眾公開財政狀況,這實是極牽強地為院校財政問題上獨行獨斷作開脫。然而,在自資課程學費中,「一年六萬」學費算便宜,「一年八萬」也頗常見時,學費濫加問題,已是逼在眉睫必須解決。尤其是某些自資課程的學費總額,甚至已超過免入息審查貸款(34萬元)的上限。學費之昂費,令學生畢業後動輒要償還數十萬學債,實是慘不忍睹。

校園民主遙遙無期

以上所述政府對自資院校監管不足,不只衍生院校學費增幅問題,院校獨立王國心態,也延伸到校政問題上。不少自資院校以「不要用八大標準比較」為由,拒絕加強院政透明度,以及接受學生校政參與。學生總被校方排拒在校政決策之外。所有自資院校中,除了公開大學設有學生校董,以及東華學院在校務委員會設有學生代表外,其餘大專院校,在決策機構設學生代表卻均欠奉。這意味學生從制度上無權參與學校重大決策,在大多數時候,學生連知情權亦遭剝削。以興建一座動輒花費數億的新校舍為例,學生竟可對有關校方又不知情,更遑論有校方被諮詢的機會。在缺乏學生聲音的校政決策下,校方又如何能切合學生真正需要?

自資院校縱非資助院校,但作為高等教育學府必然有其公共性--必須面向學生、面向公眾,校方必不能自以為是地儼如獨立王國般治校。學校本為學生而立,校方要懂得重視學生聲音,尊重「員生共治」精神、並與學生重臻校園民主化。另一方面,在面對政府對院校監管之寬鬆、院校對學生參與院政之排拒、以及眾多校政問題時,自資院校學生也必須要奮力爭取自己權益,並更敢於為締造更理想的校園提供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