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改劃中區 市民共享

改劃中區 市民共享

近日中區禁行電車的爭議,令市民驚覺香港城市規劃程序的荒謬,一個幾乎完全沒有理據的申請,照樣可以進入城規會的審議程序。不過,這個例子也予民間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市民如何集結不同力量,揭開城市規劃的「專業」面紗,依據城規會的相關條文申請修訂圖則,以掀起一股由下而上的城市空間爭奪戰。

承接市民關注電車存廢的熱潮,健康空氣行動、創建香港、地球之友和長春社幾個團體,於9月初發起「重奪中區規劃」的快閃行動。行動的原初構想,是希望可以在馬路鋪設綠色地氈,以代表綠化的公共空間。不過,為了讓更多市民可以參與和仿效,最後我們選擇在恒生銀行總行對出的行人路上鋪設地氈,在人造草皮上漂書和唱歌表演。

重車輕人 政策離地

不要忽視這小小的行動。公共空間該如何使用、何人可以使用、何人被禁止使用,實際上牽涉到空間政治的權力分配。例如馬路的設計:為什麼汽車行走的道路會比行人的闊得多?為什麼單車完全沒有地位?這種「重車輕人」的交通規劃,其實反映某種社會的階級想像——行人由於政經地位相對較低,於是連行走的空間也一步步遭蠶食,甚至被迫走進天橋或地底。

要改變這種「離地文化」,快閃行動可以算是公民自我充權的一項嘗試,以行動向其他人宣示,公共空間的使用權誰屬這類根本問題。微小的力量不斷累積,所發揮的效力可以很驚人。

例如美國三藩市有一個與泊車位相關的社會運動(parklet movement),開始時只是市民不滿市內有大量空置泊車位,於是想方設法活用這些空間,例如種小盆栽、鋪枱椅等。

後來市政府見市民的自發行動確有成效,便把有關做法印成小冊子(parklet manual),讓市民自行申請,建立各具特色的公共空間,包括一張張供人休憩的長木椅、供單車停泊的美觀支架,以至盆栽樹木,或是鄰近商店申請提供予遊人的額外座位等。這些街巷社區小建設,既可以促進居民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又可以為市內提供切合居民需要的公共空間,三藩市市政府亦樂見其成。

現時三藩市總共有50個這樣的parklet, 總算是城市空間爭奪戰的一場小小勝利。在香港的脈絡下,市民除了想辦法以具創意的方式「入侵」(hack)公共空間,還有什麼可以做?

繼「重奪中區規劃」的快閃行動後,我們自覺要繼續推進有關討論,入紙城規會成為其中的重要選項。當然,我們明白現行城規會的種種限制和局限,即使理據充分,在政治現實的考量下,再有理有節的申請也會遭到否決。但是,申請本身目的不只是尋求城規會通過有關的改劃,更重要的是,在現時社會氛圍下,透過一個又一個的城規會申請,連結鬆散分離的公民社會力量,重新締造社會運動的新形勢。

我們四個團體以香港規劃師學會的建議為藍本,申請把西至摩利臣街、東至畢打街的德輔道中,由現時的「道路」用途,改劃為「休憩用地」和「環保交通系統專用區」;有關改劃的結果,就是現時該段的德輔道中可以變成一個行人和電車專用區,供遊人散步蹓躂、藝文團體作街頭表演,亦為商戶提供優質的經營環境,讓廣大市民得享一個空氣清新而又能夠與在地經濟連結的綠化公共空間。

商業核心 重奪空間

11991338_10153581491790449_991809535_o

在整個改劃計劃中,德輔道中將會預留8至10米的通道讓電車和電動巴士行走,當中有數個跨越德輔道中的路段,包括林士街、永和街、租庇利街和砵典乍街,將會保留予巴士通過,以連接皇后大道和干諾道的交通。

現時港鐵港島區西線已經通車,未來數年沙中線和中環灣仔繞道亦相繼落成,設立電車和行人專區以解決中區多年交通擠塞和空氣污染等問題正逢其時,市民亦可以在商業核心區重奪一個屬於大眾的公共空間,這將成為香港的一個重要地標。

其實,整個申請是民間社會通力合作的成果。成立德輔道中行人和電車專區的建議,早於2000年已經由香港規劃師學會提出,但因種種原因未能成事;到2013年,香港規劃師學會再次審視德輔道中行人和電車專區計劃,並連同弘達交通顧問有限公司、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思匯政策研究所,展開有關中區空氣污染和交通擠塞的研究。2014年有關研究報告完成,並向環境局局長、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發展局局長代表介紹建議內容。

在政府考慮有關建議的同時,多個專業、民間、環保和商界團體陸續表態,支持有關計劃,以作為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有見市民持續討論在中區設立行人和電車專區的可行性,我們便以申請城規會改劃的方式,希望透過法定的規劃架構,把計劃的理念落實,同時作為民間規劃的其中一個範例。我們將於本月(9月)成立「德輔道中聯盟」,廣邀有興趣的公眾人士和團體,合力重奪中區規劃,建立屬於普羅市民的城市空間。

作者為影子長策會成員、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