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Jumbo】我讀副學士,so what?

【Jumbo】我讀副學士,so what?

原載於《Jumbo》48.2 P.18-19
ISSUU網上版:http://issuu.com/_hkbusueb/docs/jumbo48.2

每年七月中,都是一眾學生提心吊膽的日子,成王敗寇盡在放榜一刻。無論是A level手握數條A或B還是DSE取得一二三四顆星星,大學之門永遠向這批幸運兒打開。可是根據教育局資料顯示,在升大學這段漫長的戰爭中,八個之中有六至七個戰士未能繼續生存下去,我便是其中一個。

雖然已過去了兩年,仍未能忘記網站中顯示自己沒有被任何大學取錄那種震驚和傷心,我在中文科好歹也算摘星成功,只是英文差了一點點,數學差了一點點,地理差了一點點而已……無論如何,仍然抱著一個大學夢的我,在副學士課程中看到一絲希望,毅然將這場戰爭延長兩年。

副學士的生活是怎麼樣?

其實副學士與大學上課形式相似,都有通識課、必修課和選修課之分。而考核形式同樣由小組報告、論文或考試去作評分。而每學期我們亦可以參加實習或短期學術交流,亦可以上莊,但可能參與實習的公司數目相對較少,莊的人數和影響力亦較少。也有不少人說副學士的課程一定較簡單,那麼為何當我們銜接上大學時,所有通識課程的學分都能轉移至學士課程?

如何銜接上大學?

上段已提及,這是一場持久戰,準備過程可分為長期和短期作戰。

長期:在就讀副學士的兩年中,假若平均GPA低於3,基本無望入讀學士學位課程,因此必須確保每學期都要取得優秀的成績。其次,亦須參加各樣活動,例如去實習,成為學會幹事,或者參與和自己學科相關的比賽,出席講座等等,因為這些經歷均能為你的履歷表加分。若果想為進入下一輪賽事增加勝算,還需請老師替自己寫推薦信(當中你必須確定自己有良好的成績,和與老師有良好的關係)。

短期:每年10月開始,便是一眾副學士學生持續戰的開幕。首先我們會選擇心儀的學校和院系,按照這些學科撰寫不同的履歷表(中英各一份)。而履歷表當中的內容,便是決定你能否進入下一輪賽事的重要入場券。

在準備各樣繁複的手續和準備資料時,還需面對傳說中最重要的Sem 3考試。傳聞Sem 3成績在面試中被看得很重,所以同學都要在這個Sem發力讀書。故此在10月至12月這段時間,將會面臨副學士最忙、最辛苦、壓力最大的時期。

到了二、三月時,將收到報考院校的面試通知。假若成功取得面試資格,已邁出勝利的一大步。但這時候,才是戰爭真正的開始。為確定面試時有出色的表現,必須要熟知該校、該院系和就讀科目的特色。另外還需預備歷年來面試題目。每間院校或學系的要求不一,所以必須摸清其特性。例如浸大中文系的面試偏向學術方面。在面試前,我要準備諸子百家的基本資料、不同詩詞歌賦的風格、還有各種文學主義的特色和運用,甚至有些未曾學過的主義也必須瞭解。在面試時,我們曾被要求為莊子其中一份散文填上標點符號,再用象徵主義去分析這篇文章的特色,和利用給予的現代散文去分析其藝術風格。

即使成績高,參加過很多課外活動,履歷表很傑出,若未能在面試環節中取得良好的表現,也無法升讀學士學位課程。自己也認識一些極優秀聰明的同學,但可惜在面試中失手,使人十分惋惜。但我也同樣認為,優秀的人,在哪兒都會發光。

我,是一個人嗎?

在面試與等待面試結果的一個多月中,我陷入了二十年人生中最深的困惑。在我出席的數次面試中,教授只會問我有否參加校外活動,有參加過什麼什麼文學比賽嗎?可否分析該種文體的藝術風格……我明白社會便是這樣操作,只有優秀的人才能獲得機會;我也明白測試一個學生的學術水平作收生要求是十分重要,可是在這些面試中,我連一分鐘的自我介紹時間亦沒有。也許我的想法太天真,覺得在考量我各種學術水準時,難道不是應該先認識一下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嗎?難道我沒有參加過這個文學比賽,我就沒有資格就讀你的課程嗎?自小我們在學校,老師便教導我們如何去做一個「人」。我們要品行優異、有獨立思考、有正確道德觀 ……但當我沒有參與豐富的課外活動時,老師們會否有興趣知道,也許我還需做兼職應付經濟問題,實在無暇分身?或者老師們會否想了解褪去學生身份外,我們背後還兼顧了什麼身份?在活動中得到什麼發人深省的思考或得益,而非單單從活動數量、性質或名次去判斷一個人能否有資格當大學生。最後,排除一切學術測試,學校有否從「人」的角度去看待我們?

副學士 = 差?

副學士在外界的口碑極度一般,在讀中學時便早已聽聞「副學士出來揾萬二,邊夠食」或者「讀完等於冇讀,,浪費時間」或者將副學士與不夠聰明升不上大學的失敗者掛鉤,讀副學士是一件讓人極度羞恥的事。可是當我身處副學士的校園時,常常遇到許多聰明厲害的同學。有些人只是在文憑試失手(尤其是名校學生通常在中文科未能取得最低入學要求的成績);亦有些人純屬偏科,雖然未能兼顧所有科目,但卻能在自己擅長的方面令人驚訝。班上有個男同學,十分低調,因此同班一年多,大家對該男生的印象並不深。可是這個男同學卻有極度優秀的寫作功力,連老師都贊不絕口,想把他的文章收錄在自己編輯的雜誌上。 在職業規劃其中一課時,大家需要用三分鐘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長處。原來身邊看似普通的同學,已經是人氣店主,月入數萬元。亦有同學是兼職舞蹈老師、有同學是港隊運動員、有同學在某某比賽獲得優異的獎項……

現在的社會把入大學定義為人生成功的第一步,把過多無謂的壓力、指責強加於非大學生身上。在頂著「失敗者」的頭銜中,我發現當中不少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志向,並且已擁有優秀的成績。曾經一個外國友人十分自豪分享他中學畢業後能入讀廚藝學院,不用數年便能成為廚師。為何沒有大學讀,也能這麼興奮?若在香港我告訴大家「我要做廚」,相信不少親朋戚友定會真誠慰問我:「阿妹,你燒壞腦啊?」所謂成功,所謂失敗,為何不能由自己制訂,隨自己心意呢?

我很喜歡考文憑試前,知道我入U無望的副校長對我說的一番話:「你走的路可能會比人遠,但不代表沿途風景會比人遜色。」走過泥濘地之後,定有無際蔚藍天空和芬香花草迎接我們進入人生下一階段。

浸大編委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busu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