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的少年時代

我們的少年時代

文:唯諾

一齣走著青春路線的電影要想獲得成功,除了那令人心痛、糾結的愛情,還需要讓觀眾有共鳴。《我的少女時代》能獲得大眾的支持,也是因為它寫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我想,每個人都會有追星的經驗。女主角從十八歲開始喜歡劉德華,直到長大出來社會工作後,她還是喜歡著他。房間貼滿偶像的畫報,書包、文具袋、記事本……每一個空間都放滿了偶像的照片,見到人形紙板會大喊大叫,諸如此類的行為在許多人的少女時代中存在著,哪怕長大後已再沒有繼續這樣瘋狂的行為,那些放在家裡一一收藏完好的「寶貝」,卻是「青春」的見證品啊!

而且,劉德華是一個非常好的設定,他不但的確是八十、九十年代風麾萬千少女的偶像,他對於林真心和徐太宇的感情還起了「連繫」的作用。劉德華第一次在他們之間的出現,是在文具店裡,真心在教太宇女孩子的想法時,太宇剛好見到一個劉德華的鎖匙扣。在文具店的門外,他們看到華仔的人形紙板時,太宇說:「我以後會叫劉德華真人唱給你聽!」那一晚,在真心家門前,太宇把鎖匙扣送給了真心;那一晚,他們開始有了矇矇矓矓的感覺……

劉德華的第二次出現,是徐太宇向文具店老闆要了那塊人形紙板。他為了那塊紙板,為了真心,甘願被仇人們毆打,最後也要負著傷,跌跌撞撞的把它搬到真心家門前,作為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可是,這也是他倆分開的鐘聲被敲響的時候……

劉德華的第三次出現,是在結局裡,太宇真的兌現了承諾,讓劉德華為了真心而唱歌。他的「出現」,也讓男女主角如夢般重逢了。

由此可見,華仔的每一次出現,都是劇情進入下一階段或層次的契機:萌芽、分開、重逢。即使沒有劉德華,也許劇情上也不會有大影響,但正正因為他是真心的偶像,太宇才會這麼努力地想要去送劉德華給她——不管是紙板還是真人,這樣才有了令人喜歡的結局。

然而,青春除了一段段青澀的愛情外,當然少不了我們那反叛、年輕和熾熱的心。長大後的我們,才發覺只能「做了一份不怎麼樣的工作,交了一個不怎麼樣的對象,談了一場不怎麼樣的戀愛。」每天營營役役的我們,都忘卻了當初的我們是怎樣地對生活充滿美好的憧憬,然後又是怎樣的為了這份憧憬而拼勁。每當別人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也只懂得如何低聲下氣,而忘了年輕的自己是如何不卑不亢——「沒有人可以為我們下定義,只有我們才知道我們自己是誰。」可惜的是,這股傲氣和自信,也彷彿隨著我們的少年時代的過去而燃燒殆盡……

曾聽說過:「如果人生不留一點遺憾,那就稱不上是人生啦!」我相信每個人的少年時代都總有留下過遺憾:沒有穿過高中校服翹過課、沒有在畢業前談過一次戀愛、沒有留住自己的小幸運……但我覺得,只要你是用真心真意去對待每一個人,做每一件事,沒有讓遺憾變做後悔的話,那點遺憾,還是會有它的價值的。

原文刊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