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的下一代

香港的下一代

香港的下一代,不但物質生活比以前豐富,而且資訊流通的程度,故較容易接受知識,學術程度亦比以前好,所以香港的下一代,經常被認定是最幸福的下一代。但事件又是否如此,香港的下一代到底是否面對最幸福的香港?即使物質生活比以前更勝百倍,甚至全民都具大學學歷,又是否代表我們身處一個幸福的社會?筆者眼見最近幾件事情,反而覺得香港的下一代將處於一個更專制,更倒模式,更機械式的香港。大學學術自主,TSA,網絡23條,這種種是對今時今日的下一代,一個又一個的警號,他們的未來,可能就是一個沒有學術自主,比今日更機械式的普及教育,甚至有網絡箍制的香港。

大學的學術自主,是社會的其中一個屏障,沒有學術自主的大學,就等於一個只有軀殼,沒有靈魂的大學。學術自主不但是學者做學問的保障,而且代表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近年的香港各所大學,其學術自主屢次被衝擊,甚至有百年歷史的香港大學,都因為把持校委會的是一班「紅色人」,他們所作的決定都不是保障學術自主,而是保障學術無主。就這樣,香港大學被粗暴地失去自主,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人治的決定,什麼不是博士就不能做副校長,甚至連沒有慰問都可以成為否決原因。這樣的香港,我們的下一代真的可以幸福?

香港的教育制度向來都被人詬病,是填鴨式教育,政府雖口說求學不是求分數,但其實只著重學校的公開考試成績,所以作為香港的學生,自幼稚園起就有一連串的測驗考試,功課的數量亦是亞洲之冠。

但教育局不但沒有抑止此風氣,甚至推行全港性系統評估,名義上就說測試全港學生的能力,但其實是作為他們殺校的指標。學校眼見這樣,又怎會不操練學生,加重學生的功課量,香港學生的學習壓力就不減反增。甚至令小學生都按捺不住,要到立法會的公聽會表達意見。即使如此,但政府仍然只願意檢討,不願撤銷小學三年級的TSA,政府的所為,就根本是口說一套,但做就另一套,一方面宣傳愉快學習,但又不願意廢除愉快學習的絆腳石;全港性系統評估,這完全是表裡不一,不負責任的所為。這樣的香港,我們的下一代真的可以幸福?

同一時間,有關於限制二次創作的「網絡廿三條」,即將交予立法會表決,這條法例至所以稱為「網絡廿三條」,就是因為完全限制我們的二次創作。當法例生效後,任何惡搞圖,諷刺時弊的創作,都可以被視為觸犯法例,可見這條法例,就是一條惡法,限制我們的創作自由,下一步就可能是將香港變成中國大陸,以言入罪的事情,筆者認為在香港已是不遠矣。

有人會說,法例並未通過,筆者所說的都是危言聳聽。筆者雖不是先知,但眼見目前立法會的組成,政府要粗暴通過議案並不是難事,近年的成立創科局議案,高鐵撥款,例子比比皆是,實在不能讓筆者不得不憂心。要推翻惡法,的確可以靠群眾力量,如二十三條一役,但當年的建制力量不同今時,今時的群眾力量懂得製造民意,筆者只可以歎息,香港人的對手真的越來越強。這樣的香港,我們的下一代真的可以幸福?

各位可能看完這篇文章後,覺得筆者是悲觀主義者,好像這個香港已是沒救,但筆者其實卻剛剛相反,反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清楚事實。香港的下一代,面對如此境況,到底是否如大家所說,下一代真的如此幸福?當權者接腫而來對核心價值的打壓,到底大家又應該如何面對?其實這些危機不單單是年輕一代所面對的,而是要全香港人都面對的,因為筆者始終相信,即使有很大的打壓,香港人到最後都會走出來,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因為我們都是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