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音樂與香港精神

香港音樂與香港精神

「愛港行動」召集人陳淨心於微博貼出香港創作歌手盧凱彤早前綁上黃絲帶演出的照片,質問「去年力挺佔中的香港女歌手,為什麼會被邀請出席2015南方草莓音樂節?」幾天後,盧凱彤的演出被通知取消。

差不多同時,出身台灣的藝人黃安也在微博上指控台灣創作歌手盧廣仲有台獨意識,使得盧廣仲在北京演出被取消,黃安並持續宣戰要讓盧廣仲下一場演出也被取消。

也在那幾天,香港歌手許志安參與中國歌唱比賽《中國之星》(推薦人是評審林憶蓮),翻演張學友的經典廣東歌《怎麼捨得你》。評審之一的中國「搖滾教父」崔健批評說,「我必須承認我真的聽不太懂這首歌,但我正在仔細看歌詞」。他問許志安:「現在已是21世紀,2015年,你讓觀眾和年輕人去聽一首老歌,而又是以廣東話唱,你的寓意是什麼?為什麼沒有更現代、更年輕一點的香港人來登到內地的舞台上,表現他們自己的聲音?」

這段言論,讓崔健在香港遭到許多嚴厲批評,尤其是其大中華中心主義。

這些對崔健的批評有部分道理,一來「又是以廣東話唱」這句話不論是真心的「強國中心主義」或是口誤,的確很不恰當;二來為何許志安的演出一定要代表香港人、香港音樂?這並不是比賽的規定,許志安當然可以選擇他喜歡唱的歌。

崔健標舉的搖滾精神

崔健這段話聽起來確實很粗暴,但是他在現場講的更重要的一段話卻在節目播出時被剪掉:「我覺得真正代表一個區域的一個文化,不光是語言,應該有它的精神、它的獨到之處,甚至有它的堅持。我更渴望聽到來自香港的,代表他們香港本地人聲音的一些音樂。」

崔健有另一段話沒有被播出的節目剪進去:「我聽的所謂華語歌曲不像你們的範圍,我覺得搖滾樂也是華語歌曲。我相信你們認為的華語歌曲是從香港台灣來的,比較上口的一些,但對於我來說,這些華語歌曲是我不熟悉的領域。我認為的華語歌曲是地下樂隊,包括說唱、freestyle。這對於你們來說,可能是非常陌生的。」

崔健整個的講話其實並不清楚(他一向如此),但核心的意見是他對虛偽、陳腐的流行樂美學是很嚴厲批評的,這也表現在他對節目中其他歌手的批評。他說他更關注地下樂隊或者rap,關鍵不是在於音樂形式,而在於這些音樂能否表達當代社會、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這是他所標舉的搖滾樂的精神所在。

某個意義上,崔健一直在追求他自己音樂上的前進:從早期的《一無所有》、《一塊紅布》,到最後一張出版的專輯《給你一點顏色》(2005),他的作品不論是音樂上的創新,或是歌詞對社會的思考,都的確在與時代對話。弔詭的是,他在過去10年,沒有交出音樂上的作品(倒是拍了電影),而他自己上了這種歌唱比賽節目當評審,賺進大把銀子,對他一向強調的創作精神,又何嘗不是一種諷刺?畢竟,這些中國的歌唱比賽節目基本上矯揉造作,不鼓勵原創,本來就是流行音樂的殺手。

與其批評 不如思考港流行樂問題

無論如何,與其批評崔健,或者以為這是中國歌手和粵語歌的對立,不如去思考流行樂該有的面貌,以及香港流行音樂的問題。誰都知道,香港流行音樂在新世紀嚴重衰退,主流音樂失去了創造與創新的能力;另一方面,獨立音樂雖然逐漸崛起,但因為主流傳播體制的保守與狹隘很難躍上更大的舞台,更不要說,中國的主流舞台。

這也是香港所面對的困難問題:因為香港新一代的聲音,從盧凱彤到其他獨立歌手,或者仍願意與時俱進的資深音樂人如黃耀明和何韻詩(光從音樂上來看,相對於其他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歌手,黃耀明也是極少數在音樂與歌詞上都深具有當代性的音樂人),因為他們忠於自我表達,因為他們支持當下香港堅守的價值,卻讓他們很難進去中國。

但問題正在於,好的音樂、好的文化創作,必定是要誠實面對自己、面對社會的,是具有獨立精神的,而不是自我閹割的。

不斷創新 體現香港精神

在上面一連串事件後,上周末在香港的一場大型音樂節Clockenflap,呈現了香港音樂世界的國際與多元。主舞台的香港代表是何韻詩,眾所周知她在雨傘運動後無法去大陸演唱,也成為一名獨立歌手。她說:

「我以個人經歷,能告訴大家的是,這邊的自由世界,沒有你們想像的可怕。在暢所欲言的空氣中,回看那個綁手綁腳的國度,已經記不起做什麼都要顧前顧後,是種什麼樣的生存方式。害怕,是因為看不到別的出路,但我們是否真的沒退路?開唔到紅館,咪開伊館,開麥花臣囉,一樣生存到,仲可以爭回一口氣,抵喎。」

我想,這段話的重要意義,不是創作者一定要勇於參與政治,或者只固守香港,而是要如何不斷地創新、前進,無所畏懼地去體現當代香港精神。

原文刊在明報,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