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巴黎氣候高峰會完結 – It is now up to us

巴黎氣候高峰會完結 – It is now up to us

兩星期前的巴黎氣候高峰會完結後,差不多一整個星期裏,世界各地的報章雜誌都爭相報導其歷史性的會議成果。即使是在對此話題相對冷感的香港,不少專有詞彙如碳排放,400ppm,兩度的氣温升幅等都不斷在媒體上重覆著。可惜的是,眾人的焦點往往在於各國政府的自願減排目標,這個沒有約束力的承諾。到底實際行動如何能夠達致如此成效,好像還是如在霧中。

事實上,作為中國的代表團之一,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也有遠赴巴黎出席會議,卻沒有獨立的減排承諾,而只有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常用的減低能源強度四成的建議。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言,應對氣候變化,世界各國有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香港,既然作為亞洲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在應對氣候變化這個世界性﹙而且主要是富裕國家造成﹚的問題上,自然責無旁貸。

先來看看黃錦星在赴會前的計劃,他說香港的減排重點有三(1),一是在發電過程中減少碳排放,二是鼓勵市民多使用交通工具,三是大力發展電動車。的確,這些措施若能成功推行,對減低碳排放確實有幫助,只是先不提後兩項都是政府倡導多年卻未能實行的計劃﹙像道路收費計劃就早在1982年就進行諮詢﹚,且其更多的只是解決香港交通擠塞和路面污染的問題,而對減低碳排放的貢獻有限。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交通運輸的距離本來就不長,所以汽車排放從來都不算是最大的温室氣體排放原因。依據環保署今年公佈的資料,香港超過六成半的温室氣體排放來自發電,運輸界別縱然位居第二位,卻只有17%(2),更何況,推廣電動車更多的是將排放的源頭由汽車轉移到發電廠,令污染由路邊轉移往偏離市區的地方。

可以想像,這些措施根本不足以解決問題。氣候變化是人類歷史以來所面對的最大危機,亦因此需要同樣程度的決心。如 Thomas Friedman 在其 Hot, Flat, and Crowded 裏面所言,我們並沒有輕鬆的環保方法。簡單的方法當然有,李偉才就提過只要限量供電,每四天供四小時的話,大概香港就可以超額完成減排目標了。但若這個解決方法不合心意,就只有徹底地審視今天都市人的生活模式,並將當中高耗能的元素去除,才有望將溫度升幅限制於兩度。

黃錦星在巴黎的中國館研討會上,面對莊陳有和黎廣德的質詢,惟一的回應是指要等待巴黎峰會完結後再作計劃(2)。面對著政府的畫地自限,市民除了自行改變生活習慣,更多的參與和組織各種活動外,同時亦需要向政府施壓,以反映出對環境保護的公眾訴求。在沒有來自市民的壓力下,要求往往向商界傾斜的香港政府改變其政策方向無疑是緣木求魚。所以,不論是香港也好,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好,在巴黎峰會完結的當下,要確保承諾的目標能夠達成,以至超額完成以維持兩度的氣温升幅,每個人都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Note:
1. 經濟日報, 黃錦星:循3方面改善香港溫室氣體排放, 2015年11月25日
http://topick.hket.com/article/1000711/%E9%BB%83%E9%8C%A6%E6%98%9F%EF%BC...

2. 政府新聞網, 環保署發布二○一二年香港溫室氣體排放清單, 2015年6月19日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506/19/P201506190545.htm
3. 聯合國巴黎氣候峰會香港民間代表團新聞稿, 氣候峰會避重就輕 黃錦星捱批, 2015年12月9日
https://coil.hk/zh/Past_Events.php?id=57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