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諮詢簡介》

回應《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諮詢簡介》

雖然《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諮詢簡介》的諮詢對象排除學校及教師以外的香港市民,但教育作為培育社會棟樑的重要基石,我認為作為關心社會的香港市民有義務表達意見,而政府更有責任聆聽各方想法,而非倉卒諮詢。

對於《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諮詢簡介》第三頁提出的理念「關注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本人深感疑惑。簡化字的歷史看,將漢字簡化是「消滅漢字」手段之一,目的是為了讓三十年代的中國人更快更易地學習漢字,提升識字率。另一種講法是當時政府受蘇聯影響,要透過消滅漢字來進行思想控制。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出發,學習簡化字無疑等如學習次等文字,但香港教育不但不為堅守學習繁體字而驕傲,卻竟然倡議學習次一等的簡化字,這實在令人惋惜。

雖然部份簡化字有以古代文字作根據,但亦有大量具爭議或者經常引起誤會、歧義的簡化字。有「消滅漢字」意圖的簡化字絕對比不上繁體字。另一方面,詩詞、書法等中華文化之結晶皆以繁體字為主,要做到文件1.2.1(5) 「課程發展的理念」所指的「養成良好的國民素質,承傳民族文化」,我們非旦不能分神學習次等文字,而是要加強鞏固對繁體字的認識,了解其重要性。同理,學習簡化字亦與文件1.2.1(6) 「課程發展的理念」所指的「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之美」,中國文學、文字之美,從來與旨在「消滅漢字」的簡化字無關。

本人非教育專家,但正因為推行簡化字關係重大,在漢字教育上絕對不能馬虎,政府更應該延長諮詢期,讓更多有識之士有足夠時間提出專業意見。

文件指要學生掌握認讀簡化字的能力是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香港由殖民地時間開始,教育已經是為商家服務的工具。因此政府不理學習興趣的問題,一直推廣英語教學而貶抑母語教學的推行。然而,廣義的語言教育根本無法與學習者的身體/情感分割(Probyn 2004),而剝奪學生用母語學習的機會,就是剝奪他心智成長的權利(孫述宇 2007)。為了服務經濟發展,香港的教育一直忽視學生的情感面,亦沒有真正以他們為主體來設計教育方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我認為繁體字亦是我母語的一部份(香港絕大部份報刊文章、廣告、政府文件等等等等皆以繁體字書寫,簡化字乃「陌生的文字」),而將學習繁體字的時間分往學習簡化字,不過是另一種為經濟發展而剝奪年青人心智成長的權利。既然要檢討課程發展的理念,我們更應該從香港教育的本質、意義及目標着手,以學生為本位重新出發,而不是進一步讓教育淪為經濟發展工具,剝削學生的成長權利。如果日後學生有意與內地溝通,他們會自行學習簡化字,而因為簡化字乃次等文字,學習全不困難。事實上,我雖無受過簡化字教育,現在讀任何簡化字文章亦全無障礙。

不論從承傳中華文化還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我認為《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諮詢簡介》存在不少問題。政府應延長諮詢期,並作更深入、仔細的討論。

(此乃我對諮詢的回應信,已經以電郵寄往 [email protected],希望大家亦會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