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在原本雷動計劃之外 再思考方法

在原本雷動計劃之外 再思考方法

「雷動計劃」由戴耀廷多次公開呼籲,但至今仍未成氣候。

由於反建制的大陣營內,不同的小陣營本身的政治理念、地區工作的投入、形象等均不同,亦因為比例代表制的問題,導致大家傾向不協調才能為本身政黨或團體得到最大利益。

泛民、進步民主派、傘後陣營、本土派等,雖然有不同大局觀,但大家均明白對各自或整體的大局來說,有某種協調是需要的。否則非但自己的團體選不上,甚至連帶其他反建制政團亦收檔。

所以我們應該構想具可行性的新協調計劃。

香港人共同面對的建制派選舉機器

在上星期的新界東補選中,反建制力量為了保全立法會分組點票的否決權,力保補選席位,使其不會落入建制派的候選人手中。然而,這也有賴於建制派的分裂。若非哪吒方國珊奪得建制陣營的三萬多票,楊岳橋要獲勝恐怕亦非易事。

這次補選可見,泛民與建制六四比的形勢已不復存在,而建制背後強大的選舉配票機器也成為了未來反建制力量最大的威脅。

在2012的立法會選舉中,在港島區、九龍東、新界西這三區均出現泛民的得票總數比建制高但所得席位比建制少的情況。即使在九龍西和新界東,建制所得席位的比例也高於他們的總得票比例。可見建制派的配票機器強大,而2012年泛民主派在不經協調的情況下則出現大量浪費選票。

面對國家級的選舉機器,新的反建制大陣營別無選擇,只能盡力構想具可行性的新協調計劃,形成新的統一戰線,有望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中旗開得勝。

難以整合的傘後各派

雨傘運動後,民間出現大批的反建制力量,希望能抗衡政府。粗略區分,已有傳統泛民、激進民主派,傘後陣營、本土派等。

各派政治理念不盡相同,因而難以單從以往戴耀廷的大局觀及細節就能說服人作捆綁。再加上,政治就是不斷互動、不斷變化、此消彼長,今日某個黨派獨得媒體關注,下星期就可以已經被另外的黨派取代了。

政治一日都嫌長,便作如是觀。

所以要現在這一刻就決定誰去出選,誰去抬橋,這種「雷動計劃」的細節是較難服眾。再加上本土派對於戴耀廷不太信任,更難以整合各陣營。

在雷動之上再思考方法:公開滾動民調? 不由上而下捆綁?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可以在「雷動計劃」的基本大方向上去再思考。以下希望拋磚引玉:

例如:

反建制陣營能否在最低的共同方向上,連續地推動公開的滾動式民調,直到選前或報名前一刻。但現階段參與民調的各方,不一定需要由戴耀廷作一個中央統籌逼令某某人退選,因為一定不能令人信服。

反而公開的滾動式民調,其民調高低會令政團自行考慮如何與同一陣營中的其他政團合作或轉區(例如某派的A隊自行合併入該派的B隊)。而由於公開的民調,也會令各陣營中的選民,有更多的透明資訊,去判斷是否向低民調者施壓,或退選,或合併,或轉區,但不浪費該陣營的選票,作出君子之爭。

至於不同陣營者,如自認為路線太不同,亦無需作出以上的整合。

在這個公開的滾動式民調過程中,亦應該要有初選的論壇,即是可以公開先在5至7月左右報名期之前,不斷進行公開論壇,邀請所有有意參選人辯論,讓公眾清晰了解各人政綱,亦加快各自陣營整合的過程。

或者到時會出現一個氣氛,就是如果民調低的參與者,不自行作出解決方案去整合自身陣營,應該要受到選民的更大質疑。這亦與棄保效應相似。

戴耀廷的角色,是否暫時可作為公開滾動式民調、公開論壇的促進者?而將「雷動計劃」原本自上而下的操作暫放一邊?促成新的雷動計劃?

最後防線

由於沒有一個統一而嚴密的組織,可以依憑的,便唯有民間的力量和智慧。

所以我希望各方能構思一些做法,不但在策略上能夠成為抗衡建制配票的力量,使選票的效用最有效率地被彰顯,而在目的上也能合符民主的精神。

在議會中重奪主導權,在未來的政治生態中極為重要。而現在公民社會四分五裂,如果萬一不幸,建制派在9月取得足夠議席,去通過大白象、通過惡法,那我們的議會防線也會告崩潰。

在不公的議會制度底下,抗衡政府惡行,方法就只有拉布及議會外抗爭。但由於反對派的議員人數不足否決議案,又往往阻撓不了政府在最後關頭剪布。唯有奪得議會主導權,才更能以拉布及其他手法阻止政府惡行,改變現在的政治困局。我認為,只有改變現時的議會內反建制票數不足的政治困局,香港才有出路,反對力量的各種協調做得好才有改變的希望!

而在這種願境之前,我亦相信絕大部分的參與者都會願意置整體的社會利益於個人得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