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路線之爭,還是時代之爭?

路線之爭,還是時代之爭?

由湯家驊辭職而引發的補選,成為了香港人十分矚目的一場選舉大戰。除了傳統的泛民和建制對決外,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亦入加了混戰,打着秉持勇武抗暴,本土為主的理念,首次踏上政治舞台,正勻擔正旗幟向傳統泛民和建制挑戰,爭取在政壇上上贏得一席議席。結果終於揭盅,楊岳橋不出所料成功擊敗周浩鼎,守住了新界東的議席。梁天琦的得票也震驚全香港,共得到了6萬6千多票,佔總得票的15%。從今次選舉上看,本土派今次的得票,比起多年紮根的方國珊和黃成智的總和更要多。在未來的政壇,本土派幾可肯定會取得一定的話語權。社會上不少人認為,今次是香港政治的路線之爭,本土民主前線則形容為時代之爭。究竟,本土派是否真的能夠掀起時代變革,讓年輕一代用全新的思維帶領香港走出新方向?而泛民會否在這場他們定性為「路線之爭」的變革中作出改變,還是依然故我?

梁天琦代表「本民前」出選,打着「以武制暴,光復香港」的口號,希望為香港開展一場時代的革命。事實上,香港的政壇已經被一群上一代的「民主鬥士」把持數十年,他們經已思想麻木,做議員似行禮如儀,更恃着年資老,自視為「民主大佬」,令市民對他們開始厭惡。再者,泛民政黨的霸道思維令市民更是反感:自以為自己的方向才是惟一的正途,其他的路線都是非主流,都不是正確的方向。梁天琦出選,就是要告訴香港人,泛民的「和理非」路線並不是香港人的惟一一個選項;更要向泛民證明,香港有不少的市民對泛民的迂腐守舊已經非常不滿,轉為支持本土派更激進的「以武制暴」抗爭手法。而事實證明,單單在新界東,已經有6萬6千多的選民表態支持武力抗爭,捨棄傳統泛民,佔了總票數的15%。若果在換屆大選,梁天琦早已穩奪議席。本土派在市民間可謂是已佔據了一個山頭,成為了一股實體的政治能量。泛民,不能再逃避面對市民的抉擇:選民感到泛民所堅持的「和理、理性、非暴力」的路線不能為香港帶來改變,開始不相信「和理非」抗爭手法,渴求改變。

泛民面對着本土派候選人的質問,大眾選民的詰問,仍然堅持只是路線之爭,以為市民只是單純的在「和理非」抗爭和街頭勇武抗爭二擇其一,並未有去面對選民真正的分歧。本土派對泛民的「和理非」抗爭並沒有很大的異議,路線不同是家常便飯的事。但是,泛民把「和理非」奉為金科玉律,視其他的抗爭模式為旁門左道,不入流的方法。在支持本土思想的市民作出了較為激進的動作,或是跳出了「舒適區」的舉動後,泛民立即與之割蓆,「譴責暴力」和與抗爭者切割,甚至向警察通風報信,「篤灰踢爆」。這已經不只是路線不同的問題,而是較深層次的價值觀和取向的分歧。我們這一代認為只是盲目奉行「和理非」並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在議會中議員只是投反對票再出來說幾句「政權霸道可恥」,已經不能滿足市民。市民期望議員在議會中能夠做得更多,去阻止惡法通過,更希望議員能夠真正的擔當起市民在議會中「代理人」的角色,配合市民在議會外的抗爭,不是只懂得與抗爭市民切割,或是在最後關頭「收割光環」,打卡離場。市民期望的是,議員在議會內外都是真正能夠捍衞市民的利益,而不是只顧着維繫選票,保護自己的利益。

泛民忌諱在議會搞激烈抗爭,害怕失去基本盤選票。市民,尤其是年輕香港人,早已深感不滿。他們認為泛民議年事已高,根本沒有能力去作出市民期望的抗爭行動。市民相信,現在議會內的政客一定被替換,讓有志的新一代香港人上陣,才能夠為香港帶來一絲希望,改變僵局。新一代的香港人對抗爭的定義與上一代已是截然不同,認為要阻止政府強行通過惡法,單靠「和理非」根本不能成功。新一代的香港人,不會再迷信「愛與和平能穿透坦克」,更不認同「和理非」式可持續抗爭。他們對抗爭的期望大很多,更對抗爭手法的接受程度高很多。當泛民依然停留在交功課式的投反對票、叫口號和拉拉布,自然表現得不合時宜,和社會脫節,被社會所遺棄。時代之爭,並不是套帽子,是有其原因的。

往後香港港,更激烈的抗爭只會愈來愈多,在香港之中會慢慢形成一股政治能量,左右政局發展。傳統泛民在種新政治形勢下,首當其衝備受質疑。他們在面對本土派候選人和支持者的衝擊,若果依然故我,只會自招離棄,流失支持和選票。泛民若要在政壇中保留一定的地位,必定要下定「變革」的決心,向本土派和廣大的市民展現改革的形象。若果泛民不願意面對時代的呼喚,最終必定會被時代唾棄。時代變革,早已在民間開展。本土派早已在選民中傳揚變革的思潮,往後只會愈來愈受認同。未來九月的選舉,本土派定必傾力搶佔議席,掀起新的抗爭風潮。泛民,只有改革回應時代變革浪潮,或是引退讓賢的選擇,並沒有第三項選擇。

作者:阿恩,自由文字工作者
90後教育工作者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