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自決論與世代交替的需要

自決論與世代交替的需要

香港眾志打著香港自決的旗幟成立,見證新一代組織政黨去舊換新,是傘後時代的必然。但重要的不是人的新舊,而是所提倡路線的新舊。

傳統的泛民主派本來就只是小鬥大幫忙的口頭反對派,在港英護蔭下乘八九民主思潮而起,政治路線上以民主回歸論為主軸,經濟上則是與政權調子一致的放任自由市場派。在那些年,這是非政治化的中產論述的反映。這一切在一個風平浪靜,經濟蓬勃發展的年代,還勉強可以過得去。

但面對二○○三年後中共以中聯辦建立第二管治核心,操縱各層社會組織,以及政府又在經濟上進行「中國依賴化」之後,這條「只傾不砌」的傳統泛民路線漸見無力回應時局,早早應該交替。領匯、高鐵、政改都是其敗筆之作。

後來,大概於反高鐵前後數年崛起的社民連、人民力量等激進民主派,則與當時冒起的激進青年社運路線互相呼應,形成「議會內外抗爭」的理論,開始取代上一保守政治世代的「只傾不砌」路線。這當然又反映香港已變得更為不平等,因而產生更大的反抗力量。「沒有抗爭、哪有改變」成為青年的時代精神,有著推動時代進步的政治意義。

然而,雨傘運動一役,反映香港的民主運動在整體政治力量上、社會凝聚力上、動員力量上、思想武裝的層次上,亦即根本在總體力量上,仍未足以撼動中共專權。因此,傘後的新時代亦有相應的新形勢及新方向。在批判地承繼過去的政治基礎上,再思考出路,建立新的政治範式實屬這個時代需要。

雨傘時代後,我們要的是有尊嚴地站起來,重掌香港的命運,這就是所謂自決之意。香港的命運將是甚麼?是依賴中國?依賴財團?依賴精英?是貧富懸殊?絕不是。

我們從《基本法》的政制框架跳出去,也從舊時代的「打份工啫」、「只傾唔砌」、「和理非非」、「自由市場萬歲」、「都係改變唔到現實」的框框中跳出去。這是在政治、社區、文化、經濟上的陣地上重奪自主。

主權意識出現,這是過去任何政治路線都未能吸納或反映。因此自決論的出現,正正是整理雨傘以來的千頭萬緒,成為政治綱領和社會願景。上一代未做的,新一代現正展開。

香港從來沒有經歷完整的去殖化,成為一個自主的政治主體,現在談自主自決,是遲來但必要。正如一個人沒有經歷鍛鍊又何來成長?初期定會有很多波折,但不在狹縫中成長,又何來有掙爆石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