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民調配票能否增加泛民議席?

民調配票能否增加泛民議席?

1. 有民間團體發起民調配票行動,協助非建制派在九月的立法會選舉當中爭取最多的議席。這做法有多大可能成功?我持保留態度,理由有三:1) 民調本身的準確性局限,2) 建制派的配票力量,及 3) 投票當日游離票的走向。下面以 2012 年的新界西和新界東為例,說明民調配票的限制。文章比較長,沒時間的直接跳去看第 8 和 第 9 點。

2. 按民調配票的思路,我們可透過民調預測非建制派的候選人當中誰在當選的邊緣,然後號召一批預先報名的選民集中配票給該候選人。這做法的第一大難題,是民調是否足夠準確讓我們做這個決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在 2012 年選舉後曾經談過這個問題,他指出「在最後調查中有12個候選人被列為『勝算極高』,結果全部當選;10選人被列為『機會較高』,結果亦全部當選;37人被列為『機會均等』,結果當中18人果然當選,正是一半。」我同意鍾庭耀的分析,就是按照港大自己所設的準則來說,港大民調十分準確。

3. 問題是,這個準確度仍然不足以用來指揮最後關頭的配票行動。讓我們回顧 2012 年新界西的案例,這可是非建制派配票失敗的經典例子,非建制派雖然贏了總得票,卻在 9 席當中只能取得 4 席。當中的關鍵,在於公民黨呼籲選民支持他們的名單取兩席但不成功,同時民主黨分拆兩張名單失敗,兩者加起來平白浪費了大量的選票。如果我們按民調行動,結果會否改寫呢?

4. 按照港大選前民調最終結果來看,新西的領先者依次為譚耀宗、郭家麒、李卓人、田北辰、李永達=陳偉業,和麥美娟=梁耀宗。最後一席之爭,是梁志祥=陳樹英=余若薇=陳恒鑌。我們現在事後孔明,固然知道真正危險要救的是李永達,但民調卻說他安全。與此同時,民調也為要救誰帶來了難題:牌面上看,非建制派已得 5 席,是否真的要博第 6 席呢?如果要博,加谷的對象是陳樹英還是余若薇呢?我敢大膽推斷,屆時一定會有人說要博第 6 席,而且要幫余若薇,因為她有足夠的知名度云云。如是者,就算我們按民調辦事,最終可能也是得出撐余若薇失敗的結局,最終還是「以為可博第 6 席,結果輸到得 4 席」。

5. 我們或可降低要求,接受民調不準確,只要是港大民調稱之為「機會均等」的都是救亡目標,每一個都可以幫。問題是在 2012 年的新界西,除了麥業成之外,所有非建制派的候選人都被港大民調劃做「機會均等」或以上。麥業成的最終得票是 2896 票,就算這些人全數都按呼籲改投別人,對大局也沒有影響。此外,會投票給這些少眾候選人的選民,我相信他們是相當理解投票的對象是當選無望的。他們的選擇會否因為民調配票行動的號召而改變,我有懷疑。

6. 讓我重申一次,我不是說民調不準,而是民調沒有準確到可以讓我們精確配票。或者你會問,如果我們有更準確的民調,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嗎?港大除了做選前民調之外,投票當日也有做票站調查。票站調查的其中一條問題,是選民於何時才作出他們的投票決定,例如投票當日、一兩日前、三四日前,如此類推。以此數據,我們可反過來推算每名候選人在投票前一天的實際支持度是多少。港大票站調查的總成功樣本有 13663 人,我也很難相信在選舉前港大或其他組織可以在一日之內做一個樣本更多的調查。如果我們做到這樣的一個類似的選前民調,大概也到了準確度的上限。(我們或可通過專屬的網上平台得到更多樣本,但參與網上平台的人口無論從背景或政治取向都未必有代表性,也不能排除被對手惡意破壞。)

7. 大家可以看到這組「選前一天」的數據,和最終實際得票已相當接近。最起碼,它成功預測了最後一席是梁志祥=麥美娟=陳恒鑌=李永達。這時候,只要我們有方法號召陳樹英的支持者全投李永達的話,李永達應可當選,新西的非建制派可守得到第 5 席。但我這兒有一個提醒,就是屆時這些數據必然是公開的,而如果我們真的可以得到這樣準確的數據,你以為建制派就不會同時變陣嗎?這個問題在新界東將會十分明顯。

8. 新界東的情況是這樣的:非建制派在 9 席中取得 6 席,比所得選票還要多,相當幸運。我要問的問題是,如果在2012年的新東進行民調配票,每否輸返轉頭?按照港大選前民調的最終結果,新東的領先者依次為梁國雄、劉慧卿=陳志全、陳克勤、龐愛蘭=葛珮帆、田北俊、湯家驊=方國珊。牌面來看,新東的非建制派只得 4 席,相當危險。可以估計,屆時發號施令的將會提議支持張超雄,讓他去爭第 5 席。至於范國威呢?民調說他只有 3% ,出線無望,不如放棄。我們現在事後孔明,固然知道新東的選情並非這樣差,只是民調沒有捕捉到最後一刻的形勢。事實是范國威有 19% 的選票是選前一兩日才決定投給他,另有 20% 是選舉當日才決定投給他,加起來是 39% 。范國威所得的遊離票比例,是所有當選者中最高的,而這點任何民調或民意平台很容易錯過的。(相對來說,梁國雄有 18% 的選票是他參選前就決定投給他,是所有候選人之冠。)

9. 這兒恐怕說到我對民調配票行動最為質疑的一點了:本來就有大量選民是到了投票當天才決定投票給誰。整個新東有 16% 的投票者是到了選舉當日才決定投票給誰的,換算出來就是 7 萬 9 千多票。現在提出的民調配票就算能號召到 1 萬名選民承諾集體行動,仍然要和這近 8 萬人互相對沖。我們要面對兩個可能性:1) 這 1 萬人的力量不足以蓋過 8 萬張游離票的選擇,或 2) 這 8 萬票當中有相當部分會跟著那 1 萬人一起投,結果被救亡的候選人票太多 (overshoot) ,沒有被號召救亡的候選人卻因此拿不到本來可以拿到游離票,反而輸掉。從上述數據來看,如果民間配票行動在 2012 年就運作,范國威將會是受害者。

10.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用票站調查推算出來,新東選前一天的形勢。和新西一樣,這組數據和最後得票的數據相對接近,100% 猜中誰會當選。但這兒我們又要回到第 6 點提出的問題:你以為建制派就不會同時變陣嗎?如果建制派手上有同樣準確的數據,大可以在葉偉明和龐愛蘭之間棄保,拿掉范國威所得的最後一席。當然,你可以質疑建制派有沒有這麼精密的配票能力,我的回答是如果建制派辦不到,我看不出為何非建制派更有能力辦得到。

11. 數據說完了,總結很簡單:民調配票行動的出發點很好,實行起來卻十分十分困難。我這兒還未說到一些很實際的政治問題,例如誰才是「同路人」。以九龍東為例, 2012 年最終民調非建制泛依次為梁家傑 (22%) 、胡志偉 (16%) 、 黃洋達 (13%)、陶君行 (10%) 和譚香文 (2%) ,理論上要棄陶君行救黃洋達,最終得票也確是陶黃二人之爭,問題是恐怕沒有太多支持陶君行的選民會認為黃洋達是同路人,反之亦然。就算有民調配票行動,承諾參與的人到時會否真的肯照著投票,也是疑問。

12. 或者有人會問:配什麼票?按自己喜歡投票就好了。Well,我仍然相信盡量增加非建制派議員的數目是有用的,不管這個人是誰。對於本土派,配票問題更為實際。如果非建制派議員連三分一都沒有,建制派大可以自持有三分二多數,以行為不檢為名革除本土派議員的資格(基本法第79條),當選一次就革除一次,永遠不讓本土派當多過一日議員。說白了,本土派可以當選立法會議員,無論目的是什麼,都先建基於非建制派能否保持三分一的議席。配票這件事,是整個非建制派的事,本土派也不能置身事外。順帶一提,非建制派多一席,下次拉布點人數留會也容易一點,最起碼對家要多一個人留在議事廳罰坐,諗起都想笑。別忘記,網絡23條就是這樣拉倒的。

13. 配票很難,但不協調的後果又很嚴重,那怎麼辦呢?在我看來,配票只有在很特定的情況下才能發生。例如當議席只得一個,而主要候選人只得三個,那麼這三人之間出現棄保就自然不過,早前新東補選就是一例。當議席和候選人都很多的時候,除非同陣營的候選人和選民都很團結,才有可能配票成功。台灣民進黨就曾經有用出生月份和身分證號碼最後一個數字等的方法來配票,獲得佳績。在香港的非建制派之間,我看不到這個情況。

14. 但我們可以把香港的情況變得較為接近能夠配票成功的情況。如果我們不追求整個非建制派的大團結,而是面對黨派林立的現實,那我們或者仍可做有限的協調。例如在限制參選名單方面,上屆民主黨在新東分 3 隊共得票14.67%,今屆據報只會派 1 隊出選。就算再不喜歡民主黨的朋友都得承認他們的得票率不會一下子在一屆之內從14.67%跌到連6%也沒有,這一席他們是很穩的。他們限制自己的參選名單數目,對其他非建制派的政黨也有利。回看新東補選梁天琦得票15.37% ,代表本土派可穩得1席,或以低門檻冒險取2席。那麼本土派應該如何走,他們自己內部協調一下總不會比叫他們和民主黨協調更困難吧(如果這樣也不能內部協調得到,我想還是不要從政好了)。

15. 對於選民來說,如果看到自己心儀的候選人只有1%或更低的支持度,那麼改投更有勝算的候選人自然是很合理的選擇,我想這點不用太多的教育也明白的。但正如上文所說,我們也不要低估說服這些選民的難度。

16. 上面說的都是地區議席。超區呢?非建制派只能取 3 席。要取 4 席,我會說連數學上的可能也沒有。誰這樣和你說,是他自己宣告其政治水平之低。可惜現在非建制派似乎真的會有超過 3 張名單參選,有機會攬炒。我懷疑民調配票在超區的作用反而可能比地區議席大。如果民間團體真的每區找到 1 萬名選民, 5 區加起來就是 5 萬票,在超區就有不錯的影響力,應該足以幫助非建制派保住第 3 席。只不過超區本來是最容易協調得到的,又何必要民間動這麼大的氣力幫手保底呢?

資料來源:

立法會選舉滾動調查準確程度

2012年立法會選舉票站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