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創作與預言

創作與預言

以創作為本的事業,是把個人或受托人的理念形像化,從而為大眾提供娛樂,陶冶性情,甚至推廣創作者或受托人的信息和意念。正因為創作的本質是天馬行空,即使是商業作品,也可以成為一個時代記號。在極權/亞極權社會中,創作人可以透過文學和藝術表達,為當權者無底線地歌功頌德。在自由/亞自由社會中,就可以諷刺時弊,甚至成為警世書。

當警世成為預言

創作可以警世,因為原創者可透過作品推演最壞的情況,向民眾示警,讓大大家引以為鑑,成為公民社會的風險管理。如George Orwell的《1984》及《動物農莊》,便是大家最熟悉的警世書。而最不幸的情況,就是世道逆轉,一切跟着警世書的戲軌上演。當警世書成為預言書,就是敗壞的時刻。

香港人也許做夢也想不到,荒誕胡鬧的惹笑電影《表姐你好嘢》系列,甚至是瘋刺語言衝激的《笑星救地球》之《97前後》,會由警世書變成預言書,讓大家驚歎劣質管治,是可以一下子讓社會退步二、三十年。當荒誕胡鬧成為事實,喜劇成為政治電影,沒幾個人笑得出來。

而近日最叫人摸不着頭腦的藝術/政治事件,可說是《倒數機2016》。別誤會,此處並非要闡釋創作的政治成份,或批評藝術發展局(藝發局)立即跪低的自我「政治完善」處理手法。相反,我想讚揚藝發局把作品的政治成份「完美表達」了,說不定這令原創者得到一份計算之外的驚喜。

完美倒數 "The date which must not be mentioned"

如果你是香港人,必定知道香港人由不知何時開始,對倒數已迷戀至不能自已的地步。最初,元旦要倒數,接着農曆新年也要倒數;後來倒數聖誕要倒數,佛誕又要倒數;連萬聖節、盂蘭節也快要倒數一番!如果大家記憶還好,也許記得在九七主權移交時,北京有為香港倒數。在北京奧運舉行時,香港無端端也舉行倒數(!)換言之,對香港/中央來說,倒數是把迎接一件美好事物來臨的期盼,具體地表現出來。

如果以政治正確的立場去處理這事,藝發局應該在《倒數機2016》展出時舉辦酒會,邀請張德江及一眾特區官員見証五十年不變的倒數,最好放個煙花,再由香江第一健筆屈小姐大聲朗讀「一國一制快快來」的鴻文,才是向中央明志的安排。

然而,藝發局郤把《倒數機2016》叫停,更急急劃清界線。這是否意味着當局認為五十年不變的完結,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是相等於召喚佛地魔一樣的災難?如果你是哈利波特迷,就知道面對佛地魔,要不就順從,要不就對抗。霍格華之及魔法部的一眾人物,用了七年的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其間也只是少數敢於對抗的人有勇氣直呼佛地魔之名,但一般人就會因懾於佛地魔的可怖而提醒大家 "He-Who-Must-Not-Be-Named"。

藝發局今次的做法,無疑是提醒大家:2046是 "The date which must not be mentioned"。於是,香港人經這樣提點,便曉得是時候開始盤算如何去面對2046,這豈不成就了作者的原意?!

老實說,作為識藝術係條鐵的廢青,今次藝發局確實讓我開了竅。而我不知道藝發局今次是在警世,還是預言。

中港融合的警世預言

香港這幾年的政治及社會發展,令民眾泛起了緬懷昔日美好的思絮,上世紀末的物品回憶紛紛出爐,我也重温了一下九十年代的日本漫畫,竟然讓我發現了一套預言書,那是一套漫畫,名叫《人魚之森》。

故事講述一條封閉而神秘的村落,住滿了年老的人魚。為了回復青春,老人魚在人類村莊中偷去可愛的女嬰,把她扶養成人,再用人魚肉餵飼。只要吃掉由人魚肉餵飼的少女,老人魚就可以重現青春美態。只是人魚肉對人類來說是劇毒,不少女孩服後會中毒變成妖怪,她們唯有到村莊再偷女嬰取代。最後,她們找到可抵受人魚毒的主角美少女。為防她逃走,少女雙腳被鎖起了十多年。最後她被男主角救走,除去腳鐐,重新學步,並決定和男主角一起去冒險。

猛地發現,這是一套中港融合的警世預言!

九七之後,香港的各項政策日益向封閉的中共政權頃斜,發展的雙腳被鎖住十多年,期間還不斷餵飼逆文明的中共式管治。中央常表示要發展其他大城市來取代香港的地位,只是吃了中共式管治後,這些大城市的社會問題叢生,泡沫經濟指日待破。而香港郤靠着港英時代確立的老本:即日漸被扭曲的專業、制度、廉潔、法治等加持下,總算勉強熬住了。於是中央就靠出售天價東江水、成立離岸公司、X港通、宇宙價基建等等來吃香港,香港彷彿就成了中央崩盤的回春妙藥。

只是預言到此,結局還未分曉。香港會否被吃掉,又或是朝哪個方向走?就如《倒數機2016》的主旨一樣,正是我們目前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