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人的確有機會忘記六四

人的確有機會忘記六四

以前六四七一為兩大香港民主抗爭運動,年輕人的政治啟蒙大多來自上述兩項。然而,早前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出席商台節目時表示,悼念六四應該要劃上句號。香港人,應該如何理解六四呢?

於筆者而言,世代差距造成對事情看法不一致,是正常之事,解決方法是溝通並互相理解;再者,年代愈久遠的事愈易被忘記和忽略,是可以理解。沒有人擁有永恆的記憶,任憑你如何猛想,回憶片段總會絲絲流走。每日接種而來的事件,人類又可以盛載多少情感?試問,有誰會為推翻滿清而雀躍?

其次,所謂年輕人政治啟蒙來源,說穿了只是一少部分人的覺醒,年輕人選民登記率只有六成多,全面直選的區議會選舉投票率更只有四成半,換言之,只有三成年輕人參與體制內的政治活動,更莫說參與公民抗命。如果有團體要標榜「年輕人政治覺醒」,筆者絕不認同。

重複參與相同模樣的社會運動的,只會令人民失去方向。反之,政治領袖更應鼓動人民拋棄舊思想,講解新論述。以香港政黨政治運動為例,愈來愈多政黨成立,都叫香港人有機會重新選擇,所謂「買一個希望」。

同樣,當年代漸遠,新一代與六四的距離有增無減,講者應建立新一波代表香港的民主抗爭論述,一方面更貼近香港政治情況,二來使香港人更感同身受,再嘗試引領港人建立政治意識。於筆者分析,近年特首梁振英為香港添煩添亂,香港出現「一年一佔領」的情況:由2012反國教引發中學生參與政治活動的討論,2013香港電影發牌事件,2014雨傘運動,顯示示威手法與事件嚴重性出現重大落差,2015反水貨運動,令社會討論重新反思香港與中國之間的距離,到2016魚蛋事件後,港人更突破非暴力抗爭的框框,點出香港二次前途問題。每件事無不重要,每件事,更令港人感到痛心疾首。所以如果要承載香港民主重量,何解還源用27年前,遠自千里的北京八九學運為香港民主運動重點呢?

筆者再重申,悼念六四沒有問題,六四慘案,政權麻目不仁,大家歷歷在目。這是歷史事實。可是,如以香港本位探討香港後續的政治發展,香港亦必需更新其民主抗爭論述的主軸,達至論述交棒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