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賽馬會冠軍人馬獎的問題選舉結果

英國脫歐與否的公投過後,脫歐雖已成定局,但有關公投的爭論再度白熱化。不過,相關的爭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老調重彈。例如,反對是次公投的人士多認為,公投的最大弊端,在於有不少選民對相關的議題缺乏基本程度的認識,他們的投票決定,並不是基於得悉充份平衡資訊後所作的理性決定,衰啲講句係「鳩投」製造多數人的暴力。事實上,有些媒體刻意捕捉有些人後悔投了脫歐的現象。

不過,公投的結果是52%選擇脫歐,48%選擇留歐,其實頗為勢均力敵。在52%投脫歐的人士中,有些是意向鐘擺的選民而在事後對事前的決定感後悔的決定並不出奇。另外,在48%選擇留歐的選民中,找出一些不滿公投結果的人士也不是很難的事情。但當中有多少意向鐘擺的選民而在事後感後悔的人士,以及當中不滿公投結果以至要求重新公投的人士有多少,在研究層面須用更嚴謹的統計科學分析方可得知,而這並非單靠接收個別媒體的報道便可妄下結論。

然而,是次公投的問題,在於各個選項獲勝的門檻較很多其他公投的低。筆者於2010年7月中與自己的大學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傾談以什麼議題作為論文題目時傾談過有關公投的問題,由於論文的題目仍未正式落實,所以當時傾談的內容相對較為廣泛。筆者最後的論文題目是探討戰爭與和平的倫理問題,但迄今為止仍記得,恩師曾經說過,如果公投的結果勢均力敵,其實單靠數字上較多人選擇的決定行事並不足以解決社會的分歧,即使投票結果是六成對四成,單採納六成人的意見壓在其餘四成人身上而完全忽視後者的想法的話,這並不是就爭議性大的議題尋找解決辦法的良方,反之這在長遠上有可能導致意見不同者之間的衝突加劇。恩師遂指,公投通過方案的門檻應訂在某個選項獲三分之二甚至是七成的選票,即使訂在六成,當權者也要在獲勝選項的細節上作折衷,才有望有效地管治他/她的國家或地區。

儘管如此,認同公投這個方法的人士(他們未必喜歡英國脫歐與否的公投結果)強調,公投是體現直接民主的最佳方法,而不論選民是否喜歡最後的投票結果,也不能輸打贏要。如果對投票結果有不滿便要取消投票結果的有效性,或短時間內再次舉行公投以企圖推翻是次公投的結果,則是輸打贏要,違反民主的精神。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主任尹子軒在無綫互動新聞台節目《講清講楚》已有很詳盡的解釋(他的說話用字與這段所用的字眼有些差異),在此不贅。

其實,筆者並不是研究英國與歐盟關係和政治公投議題的專家,但身旁有不少朋友對此有深入的研究,或最少是非常熱衷討論這個問題,故或多或少途聽途說了一些觀點,另又回想起另一些曾經聽說過的觀點。但與此同時,由於筆者不是這兩個議題的專家,加上這兩個議題已有大量的專家盤踞,筆者貿然加入探討深究並不容易作出知識上的新貢獻,所以本文將把這兩個議題暫擱一旁,且看日後是否在能力上有所進步,才看能否寫一篇比較完整的分析整合文章(另外,現時很多影響分析只是估計預測,往後的發展仍有不少變數,不宜太早蓋棺定論)。

香港賽馬會冠軍人馬獎選舉才是本文的探討重點

反之,筆者希望以上有關投票的討論,作為探討香港賽馬會冠軍人馬獎選舉的切入點。在理論上,這個每年一度的頒獎典禮並不會在重大的決定中出現所謂的「鳩投」現象,因為開放給公眾投票的只有「最受歡迎馬匹」、「最受歡迎騎師」及「最受香港馬迷欣賞海外馬匹」這三個重要性相對較低的獎項,其餘每年度的「香港馬王」、「最佳短途馬」、「最佳一哩馬」、「最佳中距離馬 」、「最佳長途馬」及「最佳新馬」這六個獎項均是由香港賽馬會及香港評馬同業協進會各派出三位代表組成六人評選委員會共同選出,每項選舉由候選名單中得票最高者勝出(由1999年起),務求以專業的角度選出各個途程範圍的年度最佳馬匹。

最受歡迎系列公投的可塑性高

事實上,「最受歡迎馬匹」、「最受歡迎騎師」及「最受香港馬迷欣賞海外馬匹」這三個獎項並無訂下「最受歡迎」的準則,即使訂下了相關的準則,在執行上也是不切實際的。

純從數字上來看,韋達曾八度成為最受歡迎騎師,的確頗有多數人的暴力之嫌。畢竟,在蜀中無大將的情況下,有些馬迷單純從頭馬的數字,誤導地判斷韋達為最佳的騎師。不過,既然「最受歡迎」並無絕對客觀的標準,所以也很難判斷選民的決定是對還是錯。更重要的是,即使「最受歡迎騎師」選舉的不成文規定是投給心目中的最佳騎師,整體而言,馬迷也會就自己不智的決定作出修正。單是2005/2006年度,「最受歡迎騎師」便由騎功更為精湛的蘇銘倫獲得。如各馬迷有留意蘇銘倫往後每一年的表現,便不難發現,如果他往後每季均願意留在香港客串一段時間而入選往後每季「最受歡迎騎師」的候選名單,他要在這個獎項輕鬆擊倒韋達並不是什麼難事,只是他志不在此,才輪到韋達「廖化作先鋒」。更重要的是,自從莫雷拉來港發展後,馬迷便迅速發現韋達技不如人,故上兩季的「最受歡迎騎師」均由前者蟬聯,今屆應該亦不例外 (香港賽馬會於6月17日在其臉書專頁HKJC Racing公佈的直至當天的「最受歡迎騎師」投票結果中,韋達的投票率只有10.2%,排名只是第三(暫為莫雷拉排第一,得票率是34%,蔣嘉琦排第二,得票率是32.3%))。

如從純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筆者絕對反對韋達是個大賽騎師,更逞論他是最佳騎師。無論如何,以上提及的選舉只是虛無飄渺的「最受歡迎騎師」而非「騎功最佳的騎師」,所以筆者的執著程度並不算很高,亦順道學習尊重其他選民的選擇權,並期待他們有朝一日會清醒過來,沒想到這個不太重要的選舉結果竟也逐漸如筆者所願。至於「最受歡迎馬匹」及「最受香港馬迷欣賞海外馬匹」這兩個獎項,歷年的爭議性相對較少,前者要不是由該屆的馬王同時當選,便是由遠征奪冠的馬匹當選;能入選後者的候選名單全是世界上最頂尖的海外佳駟,雖然馬迷未必會選出世界排名第一的賽駒,反之多傾向選出親眼目睹其競賽威力的賽駒,但這個結果的可接受程度也不算低。畢竟,選出「最受香港馬迷欣賞海外馬匹」並不一定等同於選出世界最佳的賽駒,這主要是關乎香港馬迷的集體觀感如何而已。

香港馬王及最佳系列馬匹的問題選舉結果

然而,由六人評選委員會共同選出的多個最佳系列不無爭議性。當中的問題關鍵在於選舉的標準尺度並不一致。在2004/2005年度馬季,「精英大師」獲選為香港馬王是實致名歸的結果,但即使牠跑短途的名聲如此浩大,牠在該季兩次增程角逐一哩賽事均不敵「牛精福星」後,該季的「最佳一哩馬」獎便由後者而非前者獲得。由此可見,即使選舉的準則並不止於一項,但真實的賽績必定是獲獎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在2006/2007年度馬季,雖然「爪皇凌雨」成功勝出杜拜司馬經典賽(2000米國際一級賽),但牠於該季在港角逐女皇盃和冠軍暨遮打盃時均不敵「爆冷」;該季的「最佳中距離馬」獎及「最佳長途馬」獎固然均是由「爆冷」奪得,但在這兩個獎項均落敗的「爪皇凌雨」竟可奪得該季的香港馬王寶座。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爪皇凌雨」未達馬王的級數,而是在於牠在該季的佳績全是透過角逐中距離和長途賽事獲得的,但如果牠在「最佳中距離馬」獎及「最佳長途馬」獎選舉中均敗給「爆冷」,牠獲得香港馬王的獎項便存有標準上的矛盾。如果「爪皇凌雨」成功勝出杜拜司馬經典賽是牠獲得香港馬王寶座的關鍵,這個標準在原則上也是可以接納的,但至少牠應被同時頒獲該季的「最佳中距離馬」獎。

另外,在2011/2012年度馬季,「加州萬里」與「雄心威龍」在中距離賽事中的對壘各獲一勝一負。「加州萬里」獲勝的那一次在2000米國際一級賽的香港國際盃,「雄心威龍」於那一仗只獲第四名。「雄心威龍」獲勝的那一次是在當時仍只屬香港一級賽的香港金盃,但那一仗「加州萬里」好歹也跑獲季軍。翻查記錄,「雄心威龍」在該季並無其他角逐中距離賽事的紀錄,遠征杜拜免稅店盃(1800米國際一級賽)只由韋達胯下跑入平平無奇的第七名。所以,雖然「雄心威龍」在該季的整體賽績值得當選香港馬王,當中最大原因,在於牠能夠勝出香港三冠大賽系列的首兩關董事盃和香港金盃,但單計該季中距離賽事的賽績,「加州萬里」理應險勝「雄心威龍」,但「最佳中距離馬」獎竟是同時由「雄心威龍」勝出。由此可見,該季的「最佳中距離馬」的選舉準則便與2006/2007年度馬季的不盡相同。

如果拿「雄心威龍」在2011/2012年度馬季獲「最佳中距離馬」獎的尺度來看,「將男」在2013/2014年度馬季角逐「最佳長途馬」獎便沒有那麼幸運了。「將男」於該季勝出香港三冠大賽系列的首關董事盃和尾關冠軍暨遮打盃,當中後者更為2400米香港一級賽,在賽事中牠擊敗了2012/2013年度獲選為「最佳長途馬」的「加州萬里」、後來成為該季香港馬王的「威爾頓」、該季香港打吡季軍「信利多」以及「多名利」。可是,2013/2014年度馬季的「最佳長途馬」竟是由「多名利」獲得。誠然,「多名利」在該季奪得了國際一級賽香港瓶,但牠在杜拜遠征三甲不入,加上牠在季尾冠軍暨遮打盃一役大敗給「將男」,如果若以「雄心威龍」擊敗「加州萬里」奪得「最佳中距離馬」獎的事例作為量度的標準,那「將男」在角逐「最佳長途馬」獎敗給「多名利」便變得難以理解。

眾所周知,在最佳系列馬匹及香港馬王選舉對外公佈的準則中,香港賽馬會只曾提及每個獎項均由票數最高的候選馬匹獲獎,以及獲獎的準則多於一項,務求給予六名評選委員最高的酌情權。從以上的事例可見,即使由專業的業界人士負責作評核,也難保選舉的結果沒有問題。準則多於一項而沒有對外公佈,加上出現尺度不一的投票結果,難免讓人質疑選舉結果的公信力。

可如何改革香港賽馬會冠軍人馬獎選舉?

其實,沒有任何一個選舉制度是完美的,但如香港賽馬會有意再增強冠軍人馬獎選舉的公信力,它可從以下兩方面着手:

首先,最佳系列馬匹選舉獎可仿傚世界短途挑戰賽和以前的世界錦標巡迴賽般設下計分制。雖然香港的賽事分為國際一級賽、國際二級賽、香港一級賽、香港二級賽、香港三級賽,以及有些馬匹會出外角逐海外三級賽,集合起來會令計分方法較世界短途挑戰賽和以前的世界錦標巡迴賽的複雜,但要設計出合理的計分方法也不是想像般難,而當中為了保留評選委員會的專業能力,整個計分設計可由六名評選委員制訂。如果在某個獎項中,首兩名的佳駟的得分相差不足百分之五,便由六名評選委員投票那一匹才值得獲獎。事實上,連騎師王(投注)的計分也制度化,若不盡快改革最佳系列馬匹選舉的制度,總難免因個別的爭議選舉結果給予馬迷私相授受的印象,打擊冠軍人馬獎選舉的公信力。

即使香港賽馬會因各種原因未能即時改革最佳系列馬匹選舉的制度,它也可以擴大最受歡迎系列的選舉範圍,增加「最受歡迎短途馬」、「最受歡迎一哩馬」、「最受歡迎中距離馬」、「最受歡迎長途馬」及「最受歡迎練馬師」這五個獎項。雖然這五個獎項應是獨立頒發的,而所有的得票不會轉至最佳系列馬匹選舉中,但在外界眼中,增設這五個獎項可形成雙軌並行的選舉。馬迷有獨立表達意見的空間後,即使他們仍對最佳系列馬匹選舉的結果有異議,也可減低他們的不滿。故香港賽馬會宜斟酌採納這兩個建議。

後記:筆者早前已幾次撰文指「幸福指數」理應獲得今季的「最佳短途馬」獎。另外純按道理計,「明月千里」理應獲得今季的「最佳中距離馬」獎,而「將男」理應獲得今季的「最佳長途馬」獎,但最後評選委員會的決定是否與筆者所指的有出入,並不由筆者控制。此外,在「步步友」不在今季「最佳一哩馬」獎的候選名單後,今季「最佳一哩馬」獎的形勢將一片混亂,筆者曾指「詠彩繽紛」能以點數小勝,但如與六名評選委員之中的多數心水稍有偏差,便應會改由「大印銀紙」當選。不過,筆者堅持「詠彩繽紛」在今季的賽績以差微之差較「大印銀紙」的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