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綠色遊行 指日可待?

「出得嚟行,預咗要環……保」,是民間對今年7.1遊行的綠色呼籲。這不僅僅止於順口溜式的噱頭花招,而是身體力行的行動代號。沒有人天真地以為,遊行沿路再無垃圾,但絕對可感受到愈見濃烈的減廢回收氛圍。

體恤清潔工 善用回收設施

積極推動大型集會減廢的網上組群「結束一桶專棄」,今年會繼續封起沿路的垃圾桶,扭轉大家「隨手扔」的貪方便習慣,促使善用路上及民間組織提供的回收設施,做到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與過去不同,「結束一桶專棄」今次打出溫情牌,垃圾桶封套上會寫上「謝謝清潔工友的辛勞」,呼籲公眾減廢,多體恤基層清潔工的吃重工作量。

另一網上組群「毋忘垃圾」,早為這次遊行作部署,多番與主辦單位協調,共同呼籲參與者自備水樽、改用電子單張,及做好回收,並且派員在現場設補水站及回收點。

這許多的民間朋友,都是對廢物問題「睇唔過眼」,自發而來,認為至少可以由我做起。其中不少夥伴具備先行者價值導向(Value Driven)的特質,對減廢抱持強烈信念,肯堅持,大有完成任務至死方休的態度,而非如正常上班般夠鐘收工走人。所以,在6.4晚會深宵,現場有一個個做回收分類的忙碌身影。而每回收到一袋袋的膠樽、蠟燭,看得見減廢成效,便成為堅持下去的動力。往往,這樣的由我做起,又能感染更多人響應同行,發揮漣漪般驚起沙禽掠岸飛的效應。例如今年7.1,便有學生自發組織40位同學,加入推動回收的行列。

這是民間社會近幾年積累下來的減廢能量,而參與的人多了,在人群中便不覺「異相」,不感孤獨,反而是更有力量。今年,連帶主辦單位民陣也積極起來,首度製作減廢指引,對外發放減廢信息,明言不印場刊,改為經網上發放資訊,並且安排回收商善後,承擔主辦者的環保責任。

市民盡己責 抗爭更理直氣壯

說來諷刺,如果不是政府不濟,難以激發民間社會的反求諸己,自發自強,高喊自己環境自己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這並非香港獨有現象,而透過這樣由下而上的動力,其實是很好的公民質素鍛練,可以在爭取民主、公義的過程中,實踐不必犧牲環境作代價。當大家都克盡環保責任,更能理直氣壯地要求政府做好減廢,盡早推出包裝廢物、飲品容器等生產者責任法規。

容我再說一遍,今年遊行的減廢氣氛,是三年前不曾出現的。這當然不代表功德圓滿,要走的路還很長。但如果相信我們的綠色公民質素,那麼,滴水穿石,指日可待。

原文刊在《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