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小西:讓文化觀點進入政策主流

或許是因為新一屆立法會選戰在即,作為文化界的著名「勇武派」音樂創作人周博賢近日在網絡媒體端傳媒上發表了題為《「民間文化局」是為何和如何煉成的?》的文章(2016年6月26日,以下簡稱周文),看來旨在引發新一輪廣泛而深入的文化政策討論。

香港向來以「沒有文化政策為文化政策」聞名於世,周文卻憑着創作人天馬行空的本色,杜撰出一個「民間文化局」,想像在「在中國因素依然存在的環境裡」,港人該如何團結,「重奪我們的創作與言論自由」。

周文中的「民間文化局」大有「影子文化局」的況味,除了呼應梁振英當初意欲成立、最後被逼胎死腹中的文化局外,也透過一個虛擬的情境,「夢要發大一點」,企圖引發文化界、政黨以及大眾對文化需求與政策的思考與想像,持續討論,若能觸發各方對香港文化的未來發展與政策進行激辯,就更是再好不過。

民間平台不等於文化局

沒想到周文發表不久,即引來文化評論人黃英琦的認真回應。在7月6日的端傳媒平台上,黃英琦發表了題為《回應周博賢,「民化局」就在我們生活中》的文章(以下簡稱黃文)。不知道是有意或無意,還是借題發揮,黃文竟然拿周博賢的「春秋大夢」當認真,指出周博賢口中的「民間文化局」早已存在,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有趣的是,黃英琦在「入戲肉」正式回應周博賢之前,由於她讀周文的倡議時剛好人在首爾,想起了三個「活在真實中」的南韓故事(它們分別是《韓民族日報 (Hankyoreh)》、「美麗基金會(Beautiful Foundation)」與 iCOOP KOREA 消費者合作社),於是先簡介這些人和機構,看他們如何推動與主流共存的「第二文化」(前捷克總統哈維爾語),為缺乏選擇的人民提供真選擇。

黃英琦引用《韓民族日報(Hankyoreh)》、「美麗基金會(Beautiful Foundation)」與 iCOOP KOREA 消費者合作社等「南韓故事」,目的明顯不過,她指出這個三個南韓故事給她的最大思考是﹕「只要人民不犬儒不抱怨,選擇自救,過互相支持的真實生活是可行的。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力和自助精神,建立以同儕、社區和價值主導的『第二文化』……若能夠這樣做,公民社會的空間就會越來越開揚壯大。」當然,黃英琦引用這些「南韓故事」,並不是要「終極幻想」某種民間自治的文化景願。黃文無疑視「第二文化」的建立為壯大公民社會的手段,她相信他朝有日,「文化政策可以由下而上改變」。

接着,黃英琦引用香港藝術中心、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牛棚藝術村、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西九項目推倒重來等例子,指出它們「都源自文化界與政府的角力,是民間爭取回來的。」黃文指出,周文所倡議的「民化局」精神早已潛藏社會,「在不同年代都有文化人發起行動自救,拓展空間,爭取資源」,甚至由下而上,發揮民間力量,促使政策改變。她認為社會上的各色各樣的平台既已存在,就不用再另立新的中央架構,只須善用現存民間平台即可。

然而,各色各樣的民間平台始終不同於具有統合功能的中央架構,民間主導的「第二文化」亦跟擁有實質資源與公權力的「文化局」有着本質上的差異。怪不得黃英琦發文不久,未及周博賢再度回應,即引來藝術家王天仁在網絡媒體立場新聞上撰文批評,激起火花四濺(2016年7月7日,以下簡稱王文)。

香港需要文化局?

王天仁劈頭便說,讀黃文文首援引的「南韓故事」,大有「何不食肉糜」的感慨。王天仁認為,他山之石,不一定可以攻玉,他山是他山,山頭不同,不可同日而語。他指出﹕「除非你跟我說的例子是中國環境下發生的,比如深圳都有自己的真報紙、廣州市長上任前是推動民間公義的維權律師、上海的小店如何團結去和大財團競爭等等」,否則說要建立香港「第二文化」,也不過是空中樓閣。無疑,到底是先有公民文化,然後才有「第二文化」,還是反過來,先有「第二文化」,然後才有公民文化,是典型的雞先蛋先的問題。然而,針對黃文所舉的種種「民間自救」甚至由下而上改變政策的例子,王文的感嘆卻並非無中生有﹕「香港的民間文化力量為何要爭取的愈來愈多、爭取到的卻愈來愈少?」

不錯,「民間自救」運動的確有助拓展空間,爭取資源,鼓勵多元參與,壯大公民社會。然而,在火炭藝術家眼中的工廈藝術工作室,在發展局、消防署等政府部門的政策視野中,卻壓根兒只是一堆尚待處理的工廈違規使用個案。沒有跟其他司局平起平座的文化局,要在政府的各個政策層面引入文化觀點,令文化觀點堂而皇之進入政策主流(Culture Mainstreaming),又談何容易?

當然,打從梁振英當初提出成立文化局以來,民間一直擔心文化局會否淪為「中宣部」,集權掌控意識形態。

但從梁振英所提出的架構,他心目中的文化局更像一個資源整合的中央架構,將現有散落於不同司局的文化部門與辦公室接合,承接過去十多年「當文化變得有用」的大勢,將文化變成產業。然而,文化政策講求景願(Vision),香港未來的文化發展,到底是要為香港經濟再創奇蹟,文化生財,還是如黃文所言,令香港的公民社會壯大,大概才是我們接下來需要認真討論的「真‧問題」。

作者為文化評論人

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